中国正研究内陆核电站选址 研究表明安全有保障
2015年04月25日 09:09 环球时报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1/9 | | | |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系着人民的重托履职,就连退役过程本身,也使得中国水兵率先攻克“核废”处理这一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url=]分享[/url]|评论(603) |
[url=] 01 [/url][url=] 02 [/url][url=] 03 [/url][url=] 04 [/url][url=] 05 [/url][url=] 06 [/url][url=] 07 [/url][url=] 08 [/url][url=] 09 [/url]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4日在北京举行内陆核电研究成果发布会,对外发布内陆核电厂址安全和应对内陆核电事故能力等研究成果。研究员毛亚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批内陆核电项目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后期还有一些厂址将进行普选与研究。多名中国核能方面的权威专家表示,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内陆核电厂的安全有保障。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一些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投以怀疑目光。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质疑中国发展内陆核电的安全性,让内陆核电成为关注焦点。在24日的发布会上,研究员毛亚蔚说,为保证内陆核电站的安全性,我国采取非常严苛的选址标准。比如内陆核电站将假设三峡和丹江口一同发生垮坝事故作为防洪标准。
对于用几乎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为标准的做法,与会专家解释说,业界对这种标准有一定争议,但这进一步说明中国对于内陆核电站安全性的超高要求。据介绍,常规发电厂设计使用的抗震设防标准为500年一遇,重大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大坝为5000年一遇,内陆核电厂的防震标准则为万年一遇。
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内陆核电站,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内陆地区发展非常快,但“两湖一江”地区(湖南、湖北、江西)缺煤、少油、乏气,水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潜力也有限。内陆省份以往严重依赖煤炭,单一的能源结构对环境损害很严重。赵成昆说,是否发展内陆核电,取决于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因素的平衡,当然还有价格因素。
据赵成昆介绍,世界各国运行的核电机组一半以上建在内陆地区,比如法国内陆核电占核电总量的69%,美国内陆核电占61.5%,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个核电厂。研究员王鑫说,我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采纳了福岛核事故后提出的各种改进行动要求,加上我国内陆核电厂有良好的厂址条件,因此能有效防止类似福岛核电厂核事故在我国发生。即使发生置信度很低的严重事故,通过采取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可以确保严重事故下水资源以及公众健康安全。(编辑:SN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