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5-4-27 14:04 编辑
北京美食小吃
本人一生的不好嘴,一粥一饭,能够填饱肚子就行。 国都北京,老字号多,美食小吃更是五花八门。在北京生活这么些年,这里常见的美食一般都尝过,其中有些是我喜欢吃的,也有些是我不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并不是说这种食物不好,若是不好,那皇帝为什么要赐牌匾,还御驾亲临,国家领导人也大加赞赏呢?只能说明自己本来就不是一枚吃货,没有那个品尝水平而已。 北京的老字号饭庄的宫保鸡丁正宗地道。所谓“宫保”, 其实是一种官衔。宫保鸡丁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常被人想当然地误写为读音相近的“宫爆鸡丁”。 宫保鸡丁的特色是辣中有甜,甜中有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入口鲜辣酥香,红而不辣,辣而不猛,肉质滑脆,增进食欲。 前门“全聚德”烤鸭已经具有141年的历史,“老铺”风貌犹存。京味跑堂传菜方式,传统的八仙桌、青色地砖、木制阁楼、黑漆柜台,伴随着青衣小帽的伙计们热情的吆喝,传统怀旧的文化风貌尽收眼底。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而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去却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全聚德烤鸭采用挂炉、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烤制而成。烤鸭成熟时间为45分钟左右。其成品特点是:刚烤出的鸭子皮质酥脆,肉质鲜嫩,飘逸着果木的清香。鸭体形态丰盈饱满,全身呈均匀的枣红色,油光润泽,赏心悦目。配以荷叶饼、葱、酱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尽。 其实,北京的烤鸭店不仅是只有全聚德,还有二家也很有名气,一家便宜坊,一家大董烤鸭。 便宜坊创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便宜坊烤鸭与全聚德有所不同,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称为“焖炉烤鸭”。其特点是皮酥肉嫩,口味鲜美,保证烤鸭表面无污染,被誉为“绿色烤鸭”。 便宜坊,“便”是个多音字。便宜坊烤鸭店的大堂里挂有周总理的题字:“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看来“便”,应该读作bian,而不是读成pian。不看不知道,而我一直是把便宜坊读成pianyifang,只怪自己文化水平浅陋,丢人现眼。 大董烤鸭老板董振祥被朋友们昵称为大董,故得名。大董烤鸭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外宾品尝烤鸭的主要去处之一,一只烤鸭200多元,咱老百姓吃不起。大董烤鸭与众不同,鸭皮酥脆,油汁丰腴。 老北京奶酪,当数南锣鼓巷口做宫廷奶酪出家的文宇奶酪最为出名,这家的原味奶酪是用鲜奶加白糖加糯米酒烤制而成,乳白润滑,味道清淡。淡淡的奶香又带有酸奶的一点酸味,吃起来决不会有牛奶的油腻感觉。文宇奶酪的双皮奶,奶味厚重,这个平时我爱喝,特别是在夏天,从冰柜里拿出奶酪,喝过冰凉舒爽。 再就是玻璃瓶装北冰洋汽水,我也爱喝。 老字号吴裕泰是专卖茶叶的,吴裕泰冰淇淋可算得上是新研发产品,有抹茶味和花茶味多种。本人特别喜欢花茶味的,浓郁的花香与清甜的茶香,伴着冰淇淋冰滑爽快的口感,口齿留香。 喝的还有豆汁,豆汁的气味闻起来像泔水,颜色淡绿色,味道又酸又苦又臭。北京的豆汁就像南方的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第一次喝豆汁难以下咽,时间长了就会上瘾,感受也会不同。这里的人早晨喝豆汁,每天都是排着长队购买。一边喝着豆汁,一边吃油条,一道美味早餐。 天兴居的炒肝,名不符实,哪里是炒,勾有浓浓的芡汁,纯属是碗稠汤。端上来黑乎乎的,用勺子捞一捞,发现猪大肠比猪肝要多,咋就不叫炒肠呢?吃一口,很浓的蒜味里还有一股大肠的腥味,加上黏糊糊的口感。我的胃脘不好,实难咽下,只得一吐了之。 卤煮也叫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大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用老汤煮熟,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 因是老汤的缘故,或许口轻的人会觉得胃口有点咸。北京人爱吃猪大肠,卤煮里也离不开。猪大肠切成大块,肠壁上白色的脂肪都在,看到了我会食欲大减。 北京炸酱面面条够劲道,有嚼头,但又不失滑溜。炸酱即黄酱,肉丁肥瘦匀称,也炸得很香。其它配料如黄瓜丝、青豆也都清新爽口。吃完一碗面炸酱面后再喝面汤,饱腻尽消,肚子受用。 最后说说冰糖葫芦。糖葫芦是街头小贩都制做,小贩们走街串巷,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卖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北京的名产,各样鲜果均可穿蘸,其制法是用竹签一根,将选好的果串成一串,一般五枚。然后用冰糖熬成糖汁,将成串果子在糖汁中一蘸,立即提起。糖汁遇冷即凝,成为果子的一层薄薄糖衣,晶莹光洁,通体澄澈,取其形名日糖葫芦。 据传,在老北京,冰糖葫芦是冬春之季最受欢迎的食品,除小贩挎篮串街叫卖外,还有信远斋、九龙斋所制冰糖葫芦也很出名。食之甜酸脆绵,清香利口。(文/张才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