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远,一个县城的高铁探索
定远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滁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同时定远还是“南京都市圈”的伙伴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员。定远古有“ 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要冲。
2009年前后,定远县成为京沪高铁沿线站点中唯一的县城,备受瞩目的京沪高铁将这里作为24个停靠站点之一。
在高铁站建设前,这个县城还没有火车站,甚至很多老年人一辈子也没坐过火车。2010年,在铲平了一片果树林后,定远站动工修建,投资1.2亿。2011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前夕,车站工地还是一片泥泞,周围是无垠的农田、山岗,从县城到高铁站还没有公路。
在京沪高铁通车三年后,记者再次来到定远,走出车站后看到站区广场已经建成。广场边上有很多的士在招揽生意。车站旁边的公交车每抵达一班火车就发一班次,2元就能坐到县城,但是仍有不熟悉套路的旅客被搁置在广场,给当地的士司机带来不错的生意。
高铁通车后,从上海到这里只需要1个多小时,而周围城市蚌埠18分钟就能到达。每天定远站会有16班列车停靠,约2000人在这里上下车。而在刚刚高铁开通时,定远站的日均旅客发送量仅有三四百人次。
不同于很多高铁沿线的城市,定远并没有在高铁周边规划新城。从站台向外远眺,仍是一片葱茏的美景,葱翠的田野、疏密有致的树林笼罩在薄雾中。看着车站广场对面的挖掘机正在作业,一位经常往来县城与车站之间的本地的士司机猜测,那里可能要搞一个鱼塘。对于高铁边建设新城,司机笑着说:“如果这里盖房子,估计二十年也卖不出去。”
汽车从定远站驶往县城,两条六车道的公路“北京路”和“上海路”连接着高铁与县城。在高铁落成之后,年财政收入仅十二亿的定远县拿出了两三亿元重点打造高铁连接线,是历史上定远县政府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但是对于高铁新区,定远县政府没有轻举妄动。定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德均认为,高铁带给定远是长远的发展,而一个地方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他们不希望把这个新区“搞得很急”、“档次很低”,这样给后来带来遗憾。
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定远的财力只能满足基本民政和行政的正常运转,本地产业也无法支撑一个新区的发展。定远县只能借助外力。他们委托上海市发改委的一个专家组对高铁新区进行规划。按照他们的设想,如果方案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相吻合,地方政府对配套投资也能承受,上海市发改委将负责将上海的项目引入定远。
对于引入的项目,定远县有自己的要求。首先要确保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其次要符合地区发展的现实。但现实是,外来的规划未必符合地区的实际。定远县规划局综合规划股股长孟雪透露,上海市发改委的方案建议在高铁新区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但定远县政府认为这一规划并不贴近定远的实际,从定远的人才、交通等产业发展环境来说,可能没有高新企业愿意聚集在这个小县城。
但是不急于打造新城并不等于搁置这个机遇。“我们先规划了2平方公里区域”,陈德均透露。按照设想,定远计划引入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的培训部或分校入住,以科教资源带动这个区域的发展。但相比京沪高铁沿线其他三四线城市,定远对于高校的吸引力并不强,再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扩展的政策收紧,这一计划没有明显进展。
亲自操刀定远高铁片区规划的孟雪表示,基于定远具有优势的农业,定远高铁片区很有可能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方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