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
版主
   
- 积分
- 3741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乡间行医47年,接诊病人12万人次,一万多人次赊账,他从不催账,甚至连账本都没有,也从未出现过一起医疗事故,这位好村医,最后倒在了出诊返家的路上。4月26日,记者来到大悟县东新乡万岭村乐家冲,走进乐昌友奉献了一辈子的乡村,倾听乡亲和病人眼中的这位好医生的点滴。
坚守乡村47载 生命定格行医路
乐昌友的家就坐落在万岭村乐家冲公路边上,他的家如今是乡村重点医疗点,在这里,乐昌友坚守做了47年的“乡村医生”。万岭村是以前三个行政村合并的大村,共有二千多位村民。
寒来暑往,他始终以一颗丹心和一双妙手,救人危难、解人病痛,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定格在自己的行医路上……一个磨得锃亮的出诊包,伴着乐昌友走遍了东新乡南部万岭、乐冲、沙河、邱寨、姚店等十多个村方圆近20平方公里,此刻却物是人非。26日,乐昌友的妻子蒋翠华泣不成声地整理着丈夫的出诊包,里面装着听诊器、电筒、注射器、胶布和药瓶等,“他每次出诊都带着一大包东西……”
3月12日下午1点,该村蒋田湾村民徐菊清哮喘病发作,情况严重,接到徐菊清家人的电话后,还没来得及吃午饭的乐昌友立马骑上摩托车带着医药包赶到她家。“挂上输液后,乐医生又接到两户村民的电话,有病人等着看病”。徐菊清说,给她输上液并叮嘱一番后,乐医生起身又忙着看下一个病人去了。
下午3点,当乐昌友在为黄家湾退休教师黄世英诊完心脏病后,在返回途中离家600米远时,不幸遭遇车祸,乐昌友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村卫生室的日历定格在3月12日,村民睹物思人,难舍乐昌友。
记者在乐昌友留下的处方中看到,当天他一共为15名患者开过处方。75岁的乐昌群老泪纵横,他对记者说道:“昌友是个好人呀!生病了只需带个口信或打个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从没误过病人的事。”老人尽管身体不舒服,但还是来到乐昌友家,在出事当天乐昌友翻开的日历面前,久久不愿离去。
村民们说:“送葬那天,全村‘上至拄棍的,下至懂事的’都赶去了,就连相邻的大新镇和广水的村民也赶来参加葬礼。”
医德好收费低 村民看病都找他
14岁初中毕业时,乐昌友便拜师学医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后来,他被村委会和乡卫生所派到县人民医院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了医生资格证。行医近50载,因医术精湛,十里八村有口皆碑。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全村最多时有2000多口人,半夜求医的事情时有发生。只要有病人敲门,乐昌友就会立刻起床,跟随来访者前去诊治,很多时候出诊归来已天亮了。
万岭村支部书记黄金平向记者介绍,为摆脱以前乡村医生“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形象,乐昌友全面学习了生物学、病理学、药物学、护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等多门课程,取得了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师。“医德好、技术高、有钱没钱都给看病、一个电话就到”。记者对众多村民进行采访时,这是大家对乐昌友一致的评价。说起乐昌友,一些中老年人眼里泛着泪花:“大好人啊,可惜了!”
“没有乐医生,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说起乐昌友,沙河村村民邢咏华言语里满是感激之情。65岁的邢咏华有严重的冠心病、风湿病,为了治病负债累累,后来病发时,根本没有钱到医院诊治。家人将邢咏华抬到乐昌友家中求诊时,乐昌友便让她居住在自己老屋里,每天给她打针吃药,这样的诊治持续半年之久,医药费也是几年后才结算。现在提起此事,邢咏华仍倍感温暖。
由于乐昌友的医术高、收费低、医德和口碑好,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声名远播,距离万岭村几十公里的广水市的患者也慕名找他医治。
舍小家顾大家 唯一的相片还是20年前拍的
1995年11月,乐昌友在北京留影。
乐昌友走后,众人翻箱倒柜也没找到账本,悲伤过度的妻子蒋翠华说:“不要找了,他从不记赊账,也从不讨要。”
村支部书记黄金平告诉记者,乐昌友为村民看病风雨无阻,就连春节也不怕晦气,甚至口对口对重症病人吸痰。
乐昌友心中装的始终是村民的疾苦,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记者在乐昌友家中采访,家人却拿不出他近几年的照片。唯一的照片还是1995年11月份大儿子乐斌在北京当兵期间,强烈要求父亲到北京天安门前照的一张相片。儿子含泪说道:“父亲一生不曾外出旅游过,他一生忙的是为村民看病。”
女儿乐萍说:“2006年,哥哥发生车祸,锁骨、肋骨粉碎性骨折,在医院住了半年时间,父亲都忙得没有时间去看望。2011年,母亲在医院做胆囊手术时,父亲同样没有时间去看望。”乐萍说,从小时候记事起,她们姊妹对父亲的印象就是成天背药箱出门,半夜才回来,睡梦中经常被村民前来喊诊的声音惊醒,现在依然如此。
记者查看乐昌友留下的医疗记录本发现,他平均每天要看近20位病人,最多的一天,看过40位病人。有人进行了统计,47年来,乐昌友为12万人次看过病,却没有一次投诉。“这在乡村是不多见的。”东新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说。
在农村,14种儿童免疫项目很难到位,这也是乡镇卫生院“最头痛的事”。乡村儿童分布在大山里,乐昌友却做到100%。“乐医生是最让人放心的人。”春夏防疫,秋时查病发药,他一户不落,一人不少。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他从不收诊断、针灸等服务费用。
乐萍说:“父亲为了方便村民报销,要求我教他上网,确保信息无误。”
“乐医生走了,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很多受访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4月26日,记者采访的当天,先后有三位远道而来的患者驾车来到乐昌友诊室求诊。
临别时,乐医生的女儿乐萍对记者说:“我感觉爸爸很普通,是一个慈爱的爸爸,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怀念他,我们后辈会永远像爸爸一样脚踏实地去做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