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6
中尉
 
- 积分
- 215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震撼心灵的家访
记得去年秋天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安排我教三年级的科学。我教的有个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叫黄宏铭,我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很好奇。我非常喜欢台湾歌手黄安的歌,黄安的原名不也是黄宏铭吗?天下竟然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可是,当我走进课堂时,才发现这个小孩和我原来想象的模样相差很远。他个子很矮,一双大眼睛里似乎充满着求知的渴望。我就想试探一下他到底怎么样,有一次上课就让他回答问题。他声音很小,用的还是方言。我厉声说道:“用普通话!”他吓了一跳,顿时慌了神。
就这样,那个学期他的表现一般,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
到了新学期,我发现我教的两个班的科学成绩都很差,期末统考还有垫底的危险。我觉得应该有所动作,准备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黄宏铭。他去年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够理想。而且,我上课他偶尔还走神。还有一次,他们的班主任上课,我从窗外经过,发现他竟然在盘玩具。我一想,这还了得,原来不光我的课,其他老师上课他也不听讲。看来不家访也得家访了。
我之前就问过他,他就住在他二伯家,他的二伯黄老师在另外一所小学任教。我四处打听,原来他二伯就住在老教育组的平房里。
说起这个地方,我感慨颇多。那是2002年的秋天,我在读初中,我的父亲也是中学教师。我本来住在父亲的寝室里,可是那个时候学生数增多了,学校为了腾出地方给学生住宿,就安排部分老师住进了老教育组的平房。我们就离开了老家,把家暂时安在了那里。我在那里多可喜亦多可悲。那里远离闹市,环境幽静,适合休息、学习。那里住的是几个老师,像我这样的小孩非常少,物以稀为贵,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好。然而,那里的居住条件也是很艰苦的。一家三四口人只有一间房子,十分拥挤。下雨的时候漏水严重,睡觉都成问题。那里白蚂蚁也很多,门被蛀得稀烂,用手一捏就碎。我们在这里住了好几年,直到2008年的夏天我们又搬回了中学。从此我就很多年没有回到那里了,我想那里应该成了永远的记忆吧!
可是,事情总是有巧合的。我后来才知道,我们离开那里之后,那几间房子被别处的三个老师买下来了。黄老师买的就是前三间,其中的第一间就是我们原来住过的那一间。这里进行了简单的翻修。屋顶吊顶了,房子被改成了堂屋,左边的危房拆除后改成了菜园。尽管整修了,但看得出来条件依旧很差。看到这一切,我的心微微一震。
黄老师听了我反映的情况,严厉地批评了自己的侄子,同时告诉了我黄宏铭的一些情况。原来,黄宏铭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为了生活只能在外打工,就把孩子交给了他照顾。作为二伯,黄老师就毫不犹豫地把侄子接到自己家,供他吃住,给他买学习资料,检查作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二伯、二妈身体也不好,都动过大手术,在太和医院住过院。老人家说到这些,眼里充满了泪花。黄老师最后还说:“孩子在学校里就托付给你了,你作为老师一定要严加管教啊!”
回来的时候,黄老师的话一直在耳边回荡。我想,这样命苦的孩子,我们作为老师如果不去关心,那还对得起良心吗?
从那以后,我上课对他的关注就多起来了。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而且不断地表扬他。慢慢地,我发现他也在转变。他开始主动举手起来,下课见了我也主动打招呼。我后来又到他二伯家去过几次,也听别人说起过他。每次我要走的时候,他总会出来说:“科学老师再见。”他每次回家总是认真完成作业让二伯检查。他非常勤快,总是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片落叶都不放过。前段时间,他二伯的女儿带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回来了,他还主动帮着带孩子。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我常常想,中国农村这几年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留守儿童,尤其是单亲儿童,往往令教师头疼。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遇到那样调皮的学生,有时候难免束手无策。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又往往起不到任何实际效果。可是,像黄宏铭这样的好孩子让我看到了下一代的希望。他身世悲惨,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成为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包袱,依然保持着山里孩子的纯真无邪,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包保制度、相守计划等一些列举措,绝不能只是走形式,要让这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更多像黄宏铭这样的好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正能量,这些好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不断进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