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625|回复: 6

三伏潭民间传统习俗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3 15: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bCADJC5JG.jpg
三伏潭民间传统习俗
1/三伏潭时令风俗节日:
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正月初九为大菩萨生日,敬神燃放鞭炮。
正月十五日吃团子、过元宵节。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
二月是花朝,亦为“挑菜节”。
三月三,也叫“踏青节”。
清明节,踏青扫墓,祭奠宗祖和新去世的亲人。
五月初五是端阳,大门框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船。
六月六日,家家晒衣物,称为“龙晒衣”。
七月半烧“袱包”,告慰祖神。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吃月饼。
九月九重阳节,敬老日。
冬至数九,俗称冬节。
腊八日,家家挑腊水泡糍粑米。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扫扬尘、送灶神。
除夕即大年夜。一夜连双岁,其意思是除旧迎新,有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吃团年饭、上坟、守岁等习俗。
……
十里不同俗。三伏潭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其时令风俗节日与老沔阳其他乡镇大致相同,鉴古证今,雅俗并集。
【春节】正月初一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早晨,左邻右舍,成群结队,依次到各家空手“拜跑年”,互相道福,恭贺新年。商户多闭门不出,称“关财门”。初二出嫁的女儿,同丈夫携礼回娘家给亲戚父母拜年祝福。初三“送年”,开始扫地、泼水、洗衣服等活动。初四敬“水神”,去河里挑水。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故初五称“破五”,燃放鞭炮敬财神,商户开门迎客。
【上九日】正月初九为大菩萨生日,也叫“上九日”,燃放鞭炮烧纸钱。过年赶庙会,是民间融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娱乐活动。特别是大菩萨生日这天,附近寺庙求神拜佛的人气最旺。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 “灯节”。元宵佳节,花灯高挂,游人满街,盛况空前。旧时,从正月十二起,乡村及街上开始组织龙灯、狮子、采莲船、蚌壳精等节目庆祝元宵节,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日深夜。年小月半大,时令食品有团子,木甑蒸菜等。夜晚,孩子们打起灯笼“赶毛狗”(怪兽),送瘟神、驱邪恶、求吉利。沔阳花鼓戏、皮影戏连台唱到麦子黄。
【二月二】二月二,俗称“龙抬头”。“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代所崇拜的图腾,民间有正月剃头有死舅舅的陋俗,故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上头精神头”的说法。龙抬头节祭龙是活动习俗的主要内容,祭龙又称“放龙回龙宫”,举行把龙灯的骨架搬到河边去焚烧的仪式。“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春耕开始,祭龙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二月二”这天,在三伏潭流传最广的习俗是妇女停针工,恐刺伤龙眼,停女红也罢,油菜开黄花,正好姑娘回娘屋去走人家。
【花朝节】二月是花朝,传说是“花神”的生日,亦为“挑菜节”。民间有“细米菜,蒸蒸菜,好吃婆娘拿碗来”的童谣。
【三月三】三月三先生放馆,就是放假让学生去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春来无处不花香,三月三也是踏青节,百花开放,芳草萋萋。踏青除了观赏春色美景外,其活动还有放风筝、挖野菜等。
【清明节】清明上坟,亦为扫墓,是古老的礼仪,谓之对宗祖先“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在民间流传甚广。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清明上坟的内容包括:给坟墓除杂草、添新土、擦墓碑、挂清明吊子、烧钱化纸及燃放鞭炮等。清明雨,思亲泪,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习惯叫端阳节,是人们世代相传纪念屈原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在家乡,人们把端阳节细分为五月初五为小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过端阳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有艾叶,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要吃伏汁酒,煮鸡蛋、粽子,吃虾馓、发糕,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用来驱五毒,祈祷平安。
“彩划划划、彩划划划,龙彩划……”端阳节划龙舟,也叫划龙船,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传屈原是在五月五投汨罗江死去的,当时汨罗江畔人们划龙舟只在寻找屈原的遗体,后来就产生了五月五划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是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划龙舟是一场技术和智慧、毅力和意志、风格道德和思想情操的比赛,以比划速为主,两舟并渡,以占先者为优胜。三伏潭地区大多习惯于过小端阳。
【龙晒衣】农历六月初六是“天贶节”,也叫“龙晒衣”,传说是龙王爷晒龙衣的日子。谚语“你不给我磨刀雨,我不给你龙晒衣”说的是气象的相互关联。龙晒衣这天如是晴天,家家都取出柜中衣物晾在日光下暴晒。传说这天衣服晒了收藏起来不会生虫、发霉。
【七月半】“七月半”指的是每年七月的前半月,是三大鬼节之一。燃香、烧袱包、纸钱告慰祖神,是七月半的重要内容。
【中秋】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中秋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桂花酒、吃月饼赏月,其乐融融。“八月十五雁门开,大雁头上带霜来”,中秋过后,天凉好个秋!
【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也是敬老日。重阳风起,家家户户请弹匠打棉絮,接裁缝添置棉衣,准备过冬。
【冬至】 俗称冬节。城乡都有腌咸菜菜、蒸饭米(阴米)、推汤圆粉、塌豆饼、塌荷叶子、晒黄豆、生熬糖麦芽等习俗。数九寒天,每九日为一个“九”,从“一九”到“九九”,九九八十一天,所谓“冬至数九”,即季节进入头九。冬至晴,年必雨。三九四九,凌破碓九,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进九之后,河水谓之“腊水”,可腌制腊肉腊鱼。
【腊八】民间习惯称农历的十二月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是中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节日。过腊八节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在三伏潭,人们把腊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习惯上称作“腊月三八”,是操办婚丧喜事等事宜的黄道吉日。腊八过了就是年,年味也会日渐浓郁。
【小年】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家家户户“打扬尘”,室内外整理一新。供奉灶神则是小年主要内容,灶神乃一家之主,其善恶看得清清楚楚。传说腊月二十四是灶神上天去向玉皇汇报的日子,所以人们供奉灶神,求他上天去说些好话。其供品主要是糖,旨在粘住灶神爷的嘴,少说为佳。吃完团年饭后又要接灶神回家过年。小年前后,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什货,如杀年猪、干鱼池、挖莲藕、熬糖打豆腐、打糍粑、炒腊锅,开油锅、写对子、买年画来迎接新年。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按月份的大小,分二十九或三十,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也就是“月穷岁尽”,即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即大年夜,一夜连双岁。新年到,放鞭炮……为了热热闹闹地过新年,在腊月的最后一天,农村有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吃团年饭、上坟、守岁等传统年俗。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红色的春联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孝联纸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守孝三年后才恢复用红纸对联。
【贴门神】过年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上。门神也叫门神老爷,二和门对贴,为了打鬼,借助钟馗,以取吉利的意思。
【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们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特别要提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伏潭的中堂画很是有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团年饭】大红灯笼高高挂,爆竹声声辞旧岁。吃团年饭,意味着一家人的团圆。团年饭酒菜丰盛,吃团年饭敬神放鞭炮叫接年。
【上坟】吃完团年饭后,待天快黑之前,后辈们到祖宗坟地去上灯、燃放鞭炮进行祭祀,俗称“上坟”。同时,也有在正月十五晚上给祖宗去上坟习俗。坟灯用的是普通的煤油灯或长蜡烛,防风外罩或灯笼或用插地的四根树枝支起的方形纸筒。水有源头木有根,人们通过敬祀仪式,跪拜祷告,以表达对祖先养育的感恩,同时又祈望祖先幽灵能庇佑子孙,福荫后代。
【守岁】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完团年饭开始,整晚都不能入眠。传说“年”是一种怪兽,守岁是为了做到更好地防范。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3 15: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伏潭民间婚嫁习俗:
【提亲】旧时,男女双方父母议亲后,将双方出生年、月、日、时,俗称“生庚八字”,交由男方请算命先生先推合,如“命相相配”,则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父母去提亲,其年龄一般是男大女小。同时,双方也攀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讲究“门当户对”。
【彩礼】 彩礼是订婚的一种礼仪和凭据,是男方向女方所馈赠的聘金。有钱人家聘金丰厚,小户人家彩礼微薄。送彩礼和结亲家同时进行,然后是男方择一黄道吉日,宴请订婚酒。
【纳八】纳八即订婚,男女双方互换庚贴,上写姓氏名字、生庚八字、用礼盒装上庚贴,送交对方。男方订婚酒隆重,三伏潭地区有未婚妻到场的风俗。
【请媒】请媒人的酒宴。就是把媒人“拖步”,叫媒人去女方求亲(把人),男方好作结婚的准备。
【报期】拟定结婚的日期,男方事先叫算命先生根据双方的八字掐好的吉日,在报期酒宴上告诉媒人去通知女方作好嫁姑娘的准备,如结婚登记、打嫁妆等。
【嫁妆】亦称陪妆。喝完请媒、报期酒后,婚期也就订下来了,女方即准备嫁妆。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农村里流传有“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之说。
【婚宴】结婚酒席一般延续三天,大户人家亦有五天的。第一天搬嫁妆,称杀猪陪媒;第二天为正期,娶姑娘;第三天称喝恭贺酒。正期最为隆重,乐队、吹鼓手,奏迎宾曲。来客中以姑爹、舅爷为尊,坐中堂首位,作陪媒人。
【过礼】婚礼前一天(上头),男方去女方搬嫁妆。女方将嫁妆陈列在庭院台阶,让人观赏。发嫁妆前,男方要送一笔礼金(或猪肉、鱼、酒)给女方父母。女方家受礼后才让男方将新娘陪嫁搬走,简单地去布置洞房,新婚闹完房后,家具等嫁妆才能摆放到位。
【陪席】婚期当天,男方家设宴选未婚男青年 9人陪新郎,俗称“陪十弟兄”;女方家设宴选未婚女青年 9人陪新娘,俗称“陪十姊妹”。
【迎亲】正期当日,男方结亲人员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结亲时,新娘由姑嫂或姊妹相陪,浴洗、开脸,与父母家人哭别。然后放鞭炮“发亲”。送亲人沿路走走停停,俗称“压轿”。沿途逢桥、沟,转弯换道,都由男家燃放鞭炮。
【拜堂】父母坐上首,主婚人、证婚人坐左首。在礼房先生的引导下,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俗称拜堂,又称拜天地父母,然后送入洞房。
【闹洞房】“新婚三天无前满大小”,来宾不分辈份,嬉戏中带有粗俗,气氛活跃,也有“越闹越发”之说。传统陋俗有爹爹“扒灰”,婆婆挂醋瓶子等。
【端茶】第二天凌晨,新郎新娘要向父母敬茶,俗称喝“纠脑壳”茶。父母要给新婚夫妇喜钱,俗称“丢茶钱”。
【瞌头】新婚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在支宾先生的陪同下,向亲戚朋友中的长辈磕头,做长辈的得丢钱。
【喝茶】也叫喝干茶。“干茶”主要有花生、糖果、酥饼、麻页子、荷叶子等,喝酒前摆席请亲友喝干茶,又称“喝茶”。新娘由姑妹子陪同“认亲朋”,并给每一位亲朋去“筛喜茶”。喝完茶后亲朋将打发的喜钱放到茶盅里,其内亲出手面大,戏称为“流汗”;把其余的亲朋叫“割尾(以)巴”。
【串厨】新娘串厨是在第二天的下午,一是端茶给大师傅,有鸡蛋、麻叶子,荷叶子、香烟等,感谢伺厨的辛苦;二是婆婆交班,好让新娘去承担家里一切内务的打理。意思是昔日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正如俗语所云:“柜里碗儿轮流转,媳妇自有做婆时。”
    【回门】第三天,娘家亲人来送“油粉”,接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送“油粉”就是带来新娘在娘家的一些用品和娘家赠送新娘早已备好的剪刀、鞋篮子和针线包等。次日,新郎新娘来到娘家,娘家设宴请女婿,宴毕,新郎新娘当天返回,不能在娘家过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3 15: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3/三伏潭民间丧葬习俗:
【烧落气纸】丧葬俗称办“白喜事”。人死后,先是由死者直系亲属在死者卧榻前下跪哭丧,为死者烧“落气纸”。置一瓦盆或小铁锅于卧榻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带钱上路”。再是将死者睡的床铺草、破衣物拖到河边或树林烧掉,掀起木床,打扫房间。最后是用白纸将无火煋的落气纸灰包好,放在灵前,待“复三”那天带到死者坟墓前同纸钱去一起火化。
【抹身净体】由死者直系亲属(旧时是请“土工佬”)打来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土布袱子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袱子打湿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体亦称“洗丧”,同时,也梳理头发,化妆遗容,睁着眼的,亲人只能是用手把死者的眼皮往下擀。人啊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两脚一伸,干干净净,人死如灯灭,有什么想不开的,又何必死不瞑目呢?
【穿装老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死者换衣称“穿寿衣”。也有给死者双脚用索线绊起,肚子上放一个鸡蛋,一只手握的是小葫芦瓢,另一只手拿的是饼子,脸用白纸盖住等习俗,其由来众说不一。
【点长明灯】将亡者抬上堂屋左侧的灵床,头靠供桌,供桌上置有香炉和死者遗像,并点燃长明灯。接着是主事的派人给亲友去报丧。直系亲属地哭诉,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称“吊孝”,吊孝人进门前放好花圈置灵棚,先在台阶放一挂鞭炮,然后来到灵床前,点燃三炷香,焚上一叠纸钱,或作揖凭吊、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
【停灵】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依气候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还聘请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吊客所送“ 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用竹篙悬挂于灵堂右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出殡,俗称“送葬”。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柩一般由八人组成。送葬时有的请道士在前面明路,孝子则披麻戴孝在灵柩前退后行走,众亲好友挽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在道旁用白布设“路祭”的,叫“拉纤”;死者的女儿披的是六尺白布“帐子”;头戴的白布帽子称“孝帽子”,孙子辈戴的是红孝帽子;手里拿的用米长的麻梗,粘贴滚出的白黄纸的锯条齿,称“骨尸棒”;儿子辈们的脸上用墨水涂得像“花老虎”,故孝子也叫“笑子”(谐音)。更有趣的是这白喜事,抬灵柩的人开起玩笑,遇到路上的水窝就会歇息,孝子们一个个便跪倒在泥水里,不跪则不尊敬不孝……
【落葬】落葬,称“下井”、“落棺”,即到达墓地后去安葬死者。将灵柩放入井中,孝子及众亲友各鞠一捧黄土撒在棺上,随即掩埋。坟墓筑起后,由孝子将带来的碗、筷、酒盅在坟前或坟顶摆好,盛上饭菜酌上酒,一起砸碎,表示供奉。随后送葬亲友磕头致哀,鞭炮齐鸣。
【安灵】出殡归来时,将死者的灵牌或遗像,由亲友沿途跪接传递至家中设有灵堂的灵位,称“安灵”。后来实行火葬,“安灵”则放的是骨灰盒,一块半子(女婿)挂的白色挽缦,桌子上供的是香炉、灯盏,还有死者的遗像。
【复三】从葬期起,三天之后清早去圆坟,俗称“复三”。“复三”以焚烧死者遗物为主,睹物生情,哭叫声声,火光熊熊,鞭炮阵阵!
【叫饭】家中每日三餐都盛一碗饭,搁上筷子,呼唤死者来吃饭,称“叫饭”,一般以三年为期。古时守孝满三年,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五七】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做五七以烧袱包为主,头期七包,二期十四包、三期二十一包……以此类推。
【除灵】古时的灵堂设有单独的室厅,布置隆重,遂将灵位搬出焚化,谓之“除灵”。就现在来说,一般是骨灰盒放置在家里,到三年后移出墓地去掩埋,撤消灵堂,只留下镶嵌相框的遗像挂在中堂上,也叫“除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3 15: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4/三伏潭民间寿辰习俗:
男女过生日,满十为满生,其余为散生。
散生,一般吃长寿面、荷包蛋、蛋糕,晚辈给长辈送烟酒,家人作简单祝贺;满生,亲友携礼前来祝寿。庆贺寿辰,农村里以小孩做十岁和老人过六十岁以上的满生最为隆重,即使是小户人家,也会赈几桌酒席来款待亲朋。
生日一般以虚岁为庆贺日,故有“生前不生后”之说,即只能提前,不能推后。做寿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的说法,即男不做三十岁、女不做四十岁的庆贺,不然旁人会说你“不三不四”。一般人家五十整寿才做寿,也只有家族亲戚、少数挚友来送礼祝寿,一般朋友不送礼。六十花甲为大寿,才对外做寿。
“不到花甲不庆寿”的习俗,在三伏潭民间一直沿袭着。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做寿,亲友们不请自来,有“生不请”之说。祝寿时,寿星穿戴一新,端坐正中上席,子孙、晚辈磕头拜寿,行祝福礼,寿星回赠红包。大户人家给长辈做寿,有的还请吹鼓手奏乐,请戏班子演戏前来庆贺。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当地为老人祝寿广泛应用的一幅寿联。祝寿是后辈对长辈应尽的孝道,其传统习俗,蕴含着孝雅文化丰富内涵。
    小孩十岁,也称为“幼学之庆”。“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给小孩做十岁,寄托着父母勉励孩子发奋读书,长大后光宗耀祖,成为有用之材的殷切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3 15: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5/三伏潭民间生育习俗:
【妊娠】妊娠,又称“怀孕”,俗称“有喜了”。妊娠期间禁忌诸多,诸如不能在房屋周围动土和打桩,孕妇和丈夫不能用泥涂抹墙壁,家里不能用钉钻眼,孕妇不能横跨地上的扁担和牛绳,孕妇禁吃无鳞鱼等,唯恐给胎儿带来残疾。
【催生礼】分娩临近,娘家父母送母鸡、鸡蛋、红糖等礼物,名为“催生礼”。
【报喜】分娩后,丈夫将胎盘装入瓦罐,以泥封口,夜深人静时悄悄地丢进水里,意为小儿可祛病消灾,长命百岁。母子平安,丈夫备红蛋等礼品到岳父家报喜。外婆给外孙缝做衣被,送来糯米、母鸡、鸡蛋。
【洗三】婴儿出生后第3天,由接生婆为婴儿洗澡、擦身、换下襁褓,穿上新衣服。
【洗九】婴儿出生后第九天,取“喜酒”之意,俗称“吃鸡饭”。亲友们所送礼物以糯米、红糖、鸡蛋、母鸡、猪蹄、猪肚子、布料为主。娘家贺礼更盛,多用抬盒装,抬盒数越多,越显得娘家有面子。
【坐月子】孕妇分娩后 1月以内,俗称“坐月子”。坐月子期间,产妇不能串门,怕导致别人家不吉利。
【满月】婴儿出生 1个月,称“满月”,有吃满月酒的习俗,俗称“祝米酒”。
【出窝】婴儿满月后由父母带到外婆家住上十天、半月。
【抓周】小孩周岁请客为“抓周”。小孩抓周仪式是在堂屋正中央桌子上摆放些物品,如文房四宝、印章、算盘、杆秤、胭脂、玩具、食品等物,让小孩自己去抓,看其先后抓起何物。抓了什么,认为小孩长大后将会从事某一行业。
   (20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09

主题

2243

帖子

248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48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5-3 23:5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二还有土地爹爹过生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1

304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341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5-5-4 21: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都没有经历过!再次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