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0
IP属地:湖北省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5-5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心灵之旅的真情抒写
——写在长篇回忆录《崇敬平凡》出版之际
张炳星
新春刚过,我收到了刘寿真部长写作的长篇回忆录《崇敬平凡》一书的打印稿。认真、细心地读着该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在岁月长河里的行走,看到了他光华灿然、风采依然的身影,看到了他历经风霜、精神抖擞、平凡有为、感慨万千的灿烂笑容,也看到了他隐藏在书页里的那片丰盈、淡泊、明静的内心世界。
刘部长是我尊敬的一位副市级干部,曾先后担任过县委组织部干事、县农会副主席、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市经委副主任、市标准计量局局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上世纪70年代初,他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回家乡后一直从事行政工作。从此,与基层行政工作同忧乐、共命运一生。他既有机关办事员的历练经历,也有部办委局领导的主政经历,人生阅历颇为丰富,平凡又不平凡的生命历程,自是一部丰富、生动、感人的人生之书。退休后,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闲暇之时,醉心于摄影、书法、文学和社科方面的创作和研究,可谓退而不休,青春永葆,壮志不已。《崇敬平凡》一书的完成,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一大成果,也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一种追求,说明他的晚年人生宽阔、敞亮又幸福。
我与刘部长有着多年的工作业务联系。因为我也是一个基层科局干部,宣传工作与经济工作,与统战工作,与社团工作联系密切,使我俩在工作业务上常有交集、交往和交流。他是我的大学校兄,虽然读书年代、环境、专业都不同,但是共有的华师情缘,让我俩常常走到一起,感到有话说,有着零距离感。他为人上的热情、谦虚、好学,工作上的敬业、勤恳、有为,人生上的执着、淡定和向上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来的工作业务交往和文字追求上的结缘,也让我对他自有一种亲近、感动和敬慕之感。看到《崇敬平凡》一书的完成,更是让我对他心生倾慕,刮目相看。实事求是地说,以他六十有余的年龄,完全是有资格写这样一部书的;以他在基层不懈的工作和生活追求,不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历程,以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来的不平凡业绩,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当一个人退居历史舞台的后台,过往的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些个人的悲欢和那些人生的感悟,总会成为人生难忘的记忆,成为正能量,他也有责任进行这样的书写。《崇敬平凡》一书的完成,是展示他个人工作、生活和心境的一种抒写,是他晚年人生的倾情奉献,是对社会和家庭呈上的宝贵人生样本,具有价值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人生有一段名言是这样说的:“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样的人生,是高尚的人生、崇高的人生,是令人钦佩的人生!许许多多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就这样的一种人生,但许许多多的人都可以在平凡人生里书写平凡中的人生感动。在我们的社会,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出身低微,自小生活在基层,后来通过个人努力,读书进入了向上的台阶,但在进行人生择业的时候,当大多数人选择了向上,而这些人因为个体、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却又选择了向下,即选择了基层。世间流行了这么一句话:“选择基层,就等于选择了平凡和平庸”,但长期的人生经历也让我看到,在这个群体里,有不少的人虽生活工作在基层,但平凡不平庸,平淡很快乐,淡定而从容。有的甚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平凡人的那份风采和感动。刘部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平凡人的那份风采和感动的人。
读《崇敬平凡》,我不无欣喜地看到了一个奋发奋进、矢志不渝、宁静致远、平凡有为的人的宝贵人生。品读、思索这样的宝贵人生,我不仅看到了一个人平凡的人生轨迹,也看到了一个人平凡又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我不仅对这个人有了更为真切地认识、了解,而且对这个人油然升起一股感动、钦佩和推崇之情。
《崇敬平凡》以平常心写平凡人生,淡定而书,人生境界让人景仰;记录自己的家族史,个人的成长史,独特的心灵史,于凡人凡事的叙述里发掘感人故事,在感悟平凡人生的思考里诠释独特的智慧人生,情真意切;作品谋篇布局,字斟句酌,无溢美之嫌,无虚夸之赘,无感伤之愤,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在我市不可多得的一部长篇回忆录。
《崇敬平凡》是回望感悟人生的心灵书写。一部自传体著作,是回忆个人家世、人生和思想的综合叙述,它需要客观、公正和真实的书写,也需要有一份责任和担当,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有益于家庭和社会,传递精神能量。《崇敬平凡》的价值就在于恰到好处地对这一点的正确把握上。作者在对个人的人生叙述里,从自己的家世、人生、成长、奋斗入手,并以此为线索,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人的一部真实的家族史、成长史和心灵史。作者善于在平凡的人生里发现令人难忘的人生记忆,抒写平凡感人的人生故事,表达自己独特的平凡人生思考,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心灵感应和启迪。书里对于家族和故乡历史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历史深处的乡村魅力;对于家乡农民群众善良心灵善良举动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武穴民风的淳朴和民间的真善美;对于苦难人生的细致抒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忆;对于个人勤奋苦学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追求人生真谛的多维思考;对于个人职场上的独立人生、步步成长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人生的磨砺、拼搏和奋进的幸福;对于基层行政工作的务实、开拓、创新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对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人生之旅的感动;对个人家族史、成长史和心灵史融汇一体的书写,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上,把个人命运同时代和社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让我们增加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认识和了解,而且可以增加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对于中国文化认识和传承中国文化思考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和引领出心灵深处的责任和任务。因此这部书,既是他人生行程之旅之书,又是他人生心灵之旅之书,可以看成是作者平凡而独特的人生风景史。
《崇敬平凡》是省悟崇尚平凡的真情思考。作者写作个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故事,贯穿全书的是对于平凡人生的实践和思考的再探索。作品不以溢美为书点,不为曲奇而猎奇,不以感伤感愤为支撑,重在以生活和工作对平凡诠释、对平凡追崇和对平凡赞美,让崇敬平凡人生成为全书书写的总纲,让平凡人的人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成为贯穿人生奋斗追求的一大主题和主旋律。这种诠释、追崇和赞美,是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坦诚的,又是感人的。它潜藏于在了一种对于人生的回望、总结和感悟的讲述里,创造了一种属于平凡人写作的独特人生传记。作品以这种独特的人生,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想,讲述着平凡人生故事,描画着平凡人生历程,这些充满平凡人生的主题的真情书写,跟那些明星、名人和名家的自传体著作相比较,会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明星、名人和名家传记,大多写作的是奇特、非凡、伟大的人生,高、大、全的人生境界,让人可望不可及,可仰不可攀,可看不可学。《崇敬平凡》写作的平凡人生,则是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平凡事迹,是基层人的人生经历,是平凡人的生命记录和思考,是坦荡、直性、真情的凡人心声,是独具魅力的人生记忆。那些平凡里不平凡的故事,那些脚踏实地的生命足印,那些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慨,在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书写。这样的书写,与明星、名人和名家的书写有着完完全全的本质不同,有利于给普通人带来别一样的享受、感动、思考和追崇。为对这些自己身边也经常出现和非常熟悉的事情的别样思考,而倍感亲近,肃然起敬,引起共鸣。因此,这本用行为书写平凡、诠释平凡、表达崇敬平凡的人生回忆录,既是作者省悟崇敬平凡的真情思考,我们又可以看成是作者的平凡人生感悟史。
《崇敬平凡》是诗书传家祖风的世贤传藏。任何一位作者写书,都是为着一定的目的而写。《崇敬平凡》一书,按照作者的意思,是一本写给自己的子孙看的书,是诗书传家,也是道德传家。细读《崇敬平凡》可以看到,作者在书写崇敬平凡这一主题策划下的良苦用心,他一边在书中叙述着平凡人生的经历、平凡人生的故事和平凡人生的感悟,让人感受平凡人生的不平凡风采和感动,一边教育和启迪着后辈子孙要正视平凡、热爱平凡、创造平凡和成就平凡,实现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人生抱负和事业。这是对平凡人生的真情抒写,是对平凡人生教育和引导后辈的正确导向的抒写。中华优秀文化向来有着诗书传家、道德传家的优良传统,在作者家乡的古学堂也有“做世代贤良,用道德传家”的族训,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刘氏宗族人。正因如此,我们在《崇敬平凡》一书里,看到的平凡的我,是不平凡的我,平凡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妹妹以及妻子,也是不平凡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妹妹以及妻子。比如我,在文革里,能够分清大是大非;在爱情选择上,能够保持真情;在工作上,能够干出不平凡业绩;在退休后,能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这些,都是对崇敬平凡的最好诠释和感悟。有了这样的平凡人生,无不教育着后代,启迪着后代,使道德传家、诗书传家的祖风世世代代延续和传承下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部教育后人、启迪后人和激励后人的传家家教史。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退休后的刘部长如是地生活着,在完成《崇敬平凡》一书后,还将在三五年内编写一部个人文集,一部摄影书法集。一个人的付出,必有回报,一个人的追求,总有收获;一个人新生活的开启,标志着一个人正在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我衷心祝福刘部长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和精神享受,也衷心祝福他努力践行着刘氏宗族“做世代贤良,用道德传家”的族训,让人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华!
对平凡的崇敬,既伟大而又高尚。《崇敬平凡》这本书,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文学性来看,都是一部好作品。
二0一五年四月
(作者张炳星:市作家协会主席、原市新闻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