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子塔[url=]编辑[/url][bǎi zǐ tǎ]
柏子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区东北约10 公里的九龙山上,辖地属阎河镇柏子塔村。柏子塔为六边形楼阁式砖塔,莲花形平座以及直棂窗为唐代盛行的建筑风格,而球纹窗又具有五代风格。原为九层。日寇侵华时,将塔顶及八、九层炸毁,现存七层半,残高34.72 米,保存总体状况较好。
中文名称柏子塔
地理位置湖北省麻城九龙山
荣 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 度34.72 米
目录
▪ 地理环境▪ 诸侯争霸▪ 麻将军城▪ 佛家建筑
▪ 修塔传统▪ 人为破坏
1 文物简介编辑据(《麻城县志》康熙九年刻本)载:“唐德宗四年(783 年),虚应禅师建塔,九级,顶覆以铁镬,镬侧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无影”。故称“柏子秋阴”是“麻城八景”之一。塔旁有“唐王洞”、“龙井”、“寺院”。塔南50米处是“九龙寺”,为三开砖木结构建筑。内有僧人兼作柏子塔保护人。另外,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讲学、著述的龙潭寺、钓鱼台遗址,亦在附近。
2 制造年代编辑柏子塔建于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距今有1200多年了。 塔基在九龙山。九龙山为火山岩构成。游客立于塔顶,只见九条贫瘠红石山岗,绵延而来,寸草难生,柏子塔正好立于中央山顶。
3 制造材料编辑石头、青砖
4 建造地址编辑湖北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内。
5 建造过程编辑 麻城县志(光绪60年版)
唐建中四年(783)由虚应禅师始建,后代多有修缮。
光绪60年版《麻城县志》说:“柏子塔名也,创自唐代,九丈九尺,为一邑之望”。同时,该志还记载了“柏子秋阴”的传说。
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现存七层,残高34.7米,底边长5米,逐层内收。塔门面南,拱券形,内壁设佛龛,二层以上相间设半圆形单券门窗,一至五层为穿心式楼梯,五层以上为螺旋式楼梯。塔檐和腰檐置斗拱,塔檐一至六层用七踩斗栱承托,七层以上改用五踩斗拱。明代哲学家李贽曾在此开坛讲学十余年。如今,这里已经开辟为九龙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5月,柏子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民间传说编辑麻城市东北十公里,有一座九龙山,蜿蜒九条山脉,交汇于一地,匍匐于千年柏子塔之下。 柏子塔相传为唐德宗年间虚应禅师所建,蜀楼阁式砖塔,塔平面为正六边形,内有螺旋踏道。每年立秋日午时,塔四周无影,谓“柏子秋阴”。
民间传说,此地九龙缠顶,有帝王之气。唐时有位风水先生,死前嘱咐儿子,将自己的尸体用9条草绳缠住,闭门49天后移葬九龙山,然后回家,向北方连射3箭。可惜儿子耐不住母亲斥其久不干活,第48天就射出宝箭,3支箭从唐王头上、肋下和胯裆穿过。唐王震怒,遂在九龙山建塔,用来镇压。
柏子塔下,有一寺庙,满山无树,独庙前存一片竹园,两株古柏,一口石塘,静谧清幽,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景。
7 历史故事编辑地理环境威武雄壮的大别山,沿鄂豫皖边界弯成一道扇形,南面坡上的泥土经雨水冲刷而下,日积月累成肥沃的举水平原,孕育出美丽富饶的阎家河历史文化名城。
柏子秋荫
湖北麻城阎家河镇位于举水上游,境内山雄水秀,四季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美,是举水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来这里,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诸侯争霸北控天中,五关形胜,东引吴会,屏蔽江淮。阎家河的山山水水,是中国早期历史上群雄逐鹿的战场和诸侯争霸的目标。
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军队对峙于阎家河境内,军事家孙武率领吴军,抢先越过举水,以柏山为点将台,排兵布阵,激励3万吴军勇猛作战,以弱胜强,大败20万楚军。两国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周围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九龙山一带的山脉,依然是由表至里一片殷红。柏举一战,楚国大国地位消失,从此一蹶不振,而吴国却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麻将军城阎家河一带,秦朝时属于南郡,汉朝时属于西陵。东晋末年,天下大乱,石勒割据称皇,派遣大将麻秋来到阎家河。麻秋在这里大兴土木,据城以守,号曰麻城。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定麻城为县名,阎家河由此成为麻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公元1330年左右,习惯骑兵作战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减少地方势力和农民起义的威胁,拆掉以山为屏来水为障的阎家河古城,将县城搬迁到如今所在地。麻将军城由此被遗弃,成为一片废墟。然而,值得阎家河骄傲的是,作为县城的历史,她要比现在的城区所在地长200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