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晴。今天农科村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大会,要求党员对焚烧秸秆的危害进行入户讲解,同时不漏一户张贴老新镇政府‘我为环保做贡献,秸秆利用不焚烧’宣传单。我们驻村小组四人和村支书杨代成商量,要逐户宣传。”这是老新镇水利站驻村干部杜洪武的驻村工作日志。 五一前夕,记者来到农科村一组村民黄凤林家,见到了进驻其家的驻村干部杜洪武。杜洪武告诉记者,油菜小麦收割在即,为了禁止秸秆焚烧,老新镇动了真格,要求包村干部五一前入驻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主要工作就是宣传和监督秸秆禁烧。他是4月27日带领水利站的三名职工分头入驻该村几个组的。入驻后,几个人和村组干部在村头显眼处拉了三条秸秆禁烧的横幅,还分头挨家挨户在村民大门处贴上了被农民戏称为“门神”的宣传秸秆禁烧的宣传单。 61岁的黄凤林是老新镇的网格党员,他插话说,“村里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禁烧,同时要求每个网格党员包8户农户,做好全村秸秆禁烧工作。”随后,他指着不远处一大片菜荚逐步泛黄的油菜地告诉记者,还有半个月油菜就可以机收了,因此,现在他们宣传禁烧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 黄凤林带着记者等人来到他包干的同组村民黄凤锦家。60岁的黄凤锦刚从地里回家。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的近二十亩油菜因为倒伏全部采用人工收割,然后将秸秆一把火烧了。今年他种了七八亩油菜、十多亩小麦,正在考虑是机收还是人工收割,镇里的、村里的干部就开始进村入户宣传秸秆禁烧工作了。电视里以及村里的广播天天播放全省严禁秸秆焚烧的内容不说,每家的大门上也贴上了禁烧的“门神”,今年肯定是不能烧也不敢烧秸秆了,一是镇里、村里不允许,二是人工收割成本太高,采用机收每亩可以节约一百多元,粉粹的秸秆还田还可以做底肥。 记者随后见到了风尘仆仆刚从村民家宣传秸秆禁烧回家的村支书杨代成,他介绍说,目前,村干部除了配合驻村干部宣传秸秆禁烧外,还要求每位党员与包干农户签订同意秸秆禁烧回执单,目前全村166户农户已经有8成以上签订了回执单。同时,四名村干部对村里的四台收割机采取每人包干一台的办法,监督本村收割机及外地的收割机作业时必须同时将秸秆进行粉粹还田。 老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的“党员比服务”的重点就是网格服务党员参与到秸秆禁烧工作中来,全镇619名网格党员和“共产党员服务岗”党员由小网格组成大网格,全力把服务对象的禁烧工作推向深入。同时,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主要抓禁烧工作的技术指导,包括机手的培训、宣传,收割机的改装、维修、调试,以及秸秆还田的利用等工作,真正把禁烧工作做实、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