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向警予烈士牺牲87周年暨刘益善长诗 《向警予之歌》朗诵会在汉举行
2015年5月9日,由湖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武汉出版社、卓尔企业党委、卓尔书店、武汉市警予中学联合主办的纪念向警予烈士牺牲87周年暨刘益善长诗《向警予之歌》朗诵会在武汉卓尔书店3号剧场隆重举行。武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著名诗人车延高致电祝贺。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晓晖致词说,历史一代一代传承而来,还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书写历史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历史担当。但是每一代人坚守信念、传承信仰的使命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的根或魂最本质的体现便是信仰之花常开不败,生生不息。向警予烈士用她的鲜血浇灌出的信念之花常开不败,给予后人无限力量,这正是我们缅怀和歌颂向警予烈士以及我们民族的其他伟大人物、民族脊梁的意义所在。他指出,刘益善先生的《向警予之歌》,给我们神圣的精神洗礼,不仅以满腔热忱讴歌先烈,缅怀先烈,面对当下,更是一种提醒或者警示。
此次朗诵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诗歌爱好者组成团队,分别朗诵《向警予之歌》11章,朗诵活动获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著名诗人谢克强评论道,《向警予之歌》虽然在叙事上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但在抒情风格上却极尽浪漫主义的张扬,重新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对革命的敬礼,展现了一个鲜活、血性,有理想、有信念的女性楷模。
著名诗人田禾评论道,政治抒情诗是湖北诗坛的伟大传统,从古代到当代,湖北诗人以强烈的现世关怀、巨大的正义激情,写下了一篇篇永载史册的宏伟之作。《向警予之歌》为湖北诗坛、中国诗坛续写了新的政治抒情诗的华彩篇章,也为湖北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
著名诗人李强评论道,向警予烈士英勇献身87年了,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我们永远都应该铭记。正如周总理叮咛的“向警予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要忘记她,要记住他们!”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
向警予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1925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被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33岁。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向警予发起了中国第一场女权运动,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更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曾发出号召“学习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为了纪念大革命时期在武汉牺牲的革命先烈向警予,创建于1958年的原黄石路中学,1993年更名为武汉市警予中学,并被授予“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在武汉的龟山顶上还建有向警予烈士之墓,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活动中,长诗《向警予之歌》作者、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原社长、主编、著名诗人、作家刘益善向在场观众讲述创作感受,向大家展示他眼中的向警予。据悉,《向警予之歌》是刘益善先生于1979年写成的,共3 000余行、10余万字。这部讴歌早期杰出的女共产党人向警予的传记体抒情长诗,不仅回顾了烈士的革命生涯,更用饱蘸激情的笔墨,赞扬了烈士作为职业革命家的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向警予之歌》不仅是一首革命的赞歌,也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正面描写向警予同志的长篇抒情诗,对于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张扬新世纪诗歌的血性,无疑意义重大。
据介绍,刘益善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长江文艺》作编辑40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在编辑之余,他业余从事创作,以“乡村忧愤诗”蜚声文坛,是湖北乡土诗的代表性作家。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诗集、散文集、小说集、长篇纪实等专集20多部。诗作及散文曾译介海外,或收入中小学课本。组诗《我忆念的山村》、长篇纪实《窑工虎将》、中短篇小说《向阳湖》、《东天一朵去》等,曾获《诗刊》奖、全国青年读物奖和湖北文学奖。并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出版名人和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
武汉出版社副总编辑邹德清和刘益善先生向武汉市警予中学师生赠送了《向警予之歌》诗集。汉口北党工委组织委员陈斌,卓尔企业党委副书记傅高潮、办公室主任刘蔚,卓尔书店总经理王九陵,社会各界人士、诗歌爱好者及武汉市警予中学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朗诵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