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于你的“私人医生”
想想每天早上醒来,你可以看到昨晚睡眠、血压、脉搏等数据情况,然后将它们传到你专属的健康管理账号,一会儿你就会收到对于今天的运动、饮食、健康风险提醒等方面的建议;如果你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了,拿起手机,先做个自查,假如你想做进一步咨询,只要打个电话,不出家门就可以向“我的医生”咨询…… 这些看似离生活很遥远的情景,已经慢慢变成现实。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日渐成熟和移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创新,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将医疗管理推向移动、智能时代。拥有一个记录你所有病例的专属于你的私人医生的梦想将不再只是梦。 如今,像三星和苹果这样的科技大佬目前也正在健康领域布局,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软硬件结合打造人人随身随时守候的数字“私人医生”,当然也包括了数字病例。 前几日,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的首席信息官达伦.多金(Darren Dworkin)在采访中表示,位于洛杉矶的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更新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将超过8万名病人资料导入苹果的HealthKit系统。 实现互联后,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将允许患者通过HealthKit把个人医疗信息和医院病历整合。这样,他们的主治医生便可以上网查询这些信息。体重、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计步情况等数据指标都可通过HealthKit监测。 苹果表示,目前已有900多款健康、医疗和健身应用与HealthKit融为一体。一些医学中心也与此软件实现了互联。那么,HealthKit整合了这8万人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具体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简单说来,苹果是做了一个关于健康的云。通过这朵云,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数据,比如Apple Watch以及其他苹果支持的900款应用获取的健康数据,实现健康数据的同步。那么,这种同步又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你可以通过同步,随时随地获取Health Kit里面自己的健康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亦可通过将自己的数据传达给你的私人医生来获取运动、饮食、健康风险提醒以及相关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为人类健康在做努力的不仅仅是苹果,还有三星这样的大牛。去年5月,三星推出了SAMI开源健康软件应用平台。据悉,SAMI平台将采用云端联网,可支持腕表与手机健康应用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与此同时,SAMI平台面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API软件接口,允许第三方团队或机构为数字化健康数据搭建了一个集合平台。另外,为鼓励开发者能在健康追踪领域、传感器创新以及数据分析和算法处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三星计划为贡献显著的团体或机构提供最高5000万美元的投资。 事实上,除了这两个宿怨已久的大佬,诸如Jawbone Up24等专攻健康跟踪的智能穿戴企业,很早就以及提出了类似的感念。显然,数字化健康一直是广大科技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
不过,健康领域平台目前仍然只是雏形。显然,创建一个健康领域的平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小编看来,正是因为关乎健康,所以使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建议这个闭环难以实现,这几点称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大难题。我们且看: 1、数据采集 包括血压、心率、血糖、血氧饱和、体重等数据的采集必须是准确的,但目前几乎没有什么随身的医疗设备可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曾有报道称,英国伦敦的一名医生Dushan Gunasekera表示HealthKit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他发现几乎没有知名医生用手机来做诊断。 2、数据分析 显然,仅仅是获取数据对用户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一个用户很难理解一些健康数据所包含的确切意义。所以分析数据也是重要的。有报道称,在伦敦工作的医生Rakesh Kapila担心HealthKit用户会过于依赖这些健康数据。他建议Healthkit和相关的健康应用能告知用户他们何时才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这能避免用户整天胡思乱想以为自己得了大病。 3、反馈建议 包括苹果这样的公司在内,对于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反馈也只处于最初阶段的研究。据悉,苹果专门将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将交给IBM的Watson健康部门,此前他们收购了两家医疗科技公司Exporys和Phytel,专门提供系统的医疗大数据分析服务。
以上几点就是实现“私人医生”的难点。就小编的认知来讲,每个人拥有一个电子病历或许很快实现,但是每个人拥有一个“私人医生”的诉求还需要5~8年甚至可能更长。不过,小编表示等得起,愿做坚强的后盾,默默支持!
不以提高农民收入的“互联网+农业”都是耍流氓 商城众网 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