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笔者到一公路建设指挥部采访,恰逢指挥部工作人员审核一条过境省道的设计图纸,工程技术人员为在哪些地点设置弯道争得不亦乐乎,我在旁边听了半天一直感到不解,公路不应该是越直越好吗,怎么还要人为的设置弯道呢?
在讨论的间隙,我向一位工程师说出了我的疑惑,那名工程师听了我的提问后说,有很多人和你一样,认为公路就应该越直越好,都认为公路越直,车子跑得越平稳,行驶得越安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路太直了,司机开车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就会大意起来,放松绷紧的神经,容易发生车祸,这是许多血的教训得出的结论。因此,在设计公路时,路太直了不行,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弯道,这样就会减轻司机的视觉疲劳,让司机时刻绷紧神经、保持警惕,就能减少车祸发生的概率。
听了工程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联想到小时候在农村听到大人们讲,帮人挑油时,天晴路平摔倒了,挑泼了,主人可以原谅,不需要赔偿。但如果是天气不好,路又不平摔倒了,挑泼了,主人是不会原谅的,挑夫一定要赔偿。理由是,天晴路平,挑夫就会放松心情,放松警惕,大踏步地朝前走,摔倒了很正常。而天气不好,挑夫就应该格外小心翼翼,应该是一步步踏实走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应该摔倒的。如果摔倒了,只能说挑夫做事不用心。
看来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真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做人也是一样。人生起步时太顺畅了,没碰过壁、没跌过跟头,没吃过苦头,没走过弯道,不一定是好事。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前半段的人生之路是顺风又顺水,是晴天丽日,是春风送爽,是鲜花铺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后半生却是步步惊心,四处碰壁,屡屡跌跤,甚至一蹶不振。有些人将这归之于为命运的安排,归之为人生的必然。认为十全十美会遭天谴,所以,上帝不会让一个人把好事占净,如果前半生八面风光,后半生就应该劳碌奔波,前半生八面来风,后半生就应该四处碰壁,前半生用鼻子说话,后半生就要用尊严说话;前半生高高在上,后半生就要匍匐在下。这种解释也有道理,也很能让人信服。
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复个盘,就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很深的人生哲理。因为之前的人生之路太顺了,没有走过弯道,没有吃过苦头,没有受过挫折,就不谙世事之艰,不懂生活之难,不知道路坎坷,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有些得意忘形。就不珍惜现在,不尊重他人。不感恩社会,也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问题,不站在大众的角度分析事物。想问题老是以自己为中心,做事情老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人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以自己的好恶为好恶,个个都应该以自己的喜怒为喜怒。就这样还觉得社会亏欠自己、他人亏待自己。说话办事就任性而为,甚至把纪律、法律也当成废纸,这样做人做事,不跌跤岂不怪哉?
而那些在人生路上走过弯道、历经坎坷,遭遇曲折,经受磨难的人,象鲁迅说的那样,碰壁把鼻子都碰扁了,就懂得人生不易,知道生活艰难,晓得道路坎坷,所以格外珍惜生活、格外体谅他人,格外感恩社会。就心胸豁达,为人大度,大事有原则,小事有分寸。做人更低调,做事更务实。后来的人生之路也就越走越顺畅,家庭更和谐,事业更成功。
有评价说,1977级、1978级、1979级的大学生是中国大学生中最能吃苦、最肯钻研、质量最高、奉献精神最强的三届,究其原因,就是这三届的大学生都是在社会上磨练多年而不失志的人。都是走过一个又一个弯道还勇往直前的人。在那停止高考的年代里,他们当农民、做工人,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累,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弯道。正因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弯道,才懂得生活的艰辛,才懂得人生的不易,才知道百姓的疾苦。他们思想更成熟,心胸更开阔,更看淡了个人的荣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他们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社会充满责任,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希望,从没停止对理想的追求,从没停止对知识的热爱。得意也不忘形,失意也不失志,做人更实在,行动更扎实。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了。
由此观之,人生走点弯道,受点磨难,遇点挫折,并不是坏事。它实际上是给人生以提醒,给思想补钙,给精神增加底蕴,让你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时刻紧盯着前进的目标,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的,这样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