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关中刀客 于 2015-6-1 19:11 编辑
中小学安全教育急需专职教师
· 湖北麻城 关中刀客
随着夏季到来,学生涉水、游泳行为增多。据报载,五一小长假首日,东莞高埗英华学校的7名初中生结伴到东江边游玩,结果3名学生不慎落水。在附近钓鱼的28岁青年李金林在救起一名学生再去救另一名学生时,因体力不支与2名学生一同沉入江里。令人扼腕痛惜!这血淋淋的事实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教育的警钟。 大家不禁要问:为何会频发类似溺水事件?我们的安全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不重视安全教育吗?当然不是。安全教育涉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其中学校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从教育部对校车的规范管理到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从主管部门的层层布防到签订校长安全责任制,从学校制定针对校园学生安全的各项规定到积极排查、堵塞各种安全隐患,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学校的安全应急机制,我们的安全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为什么关于青少年的人身安全事件还是频频发生呢? 浇树要浇根,安全要抓心。安全防范固然重要,但无论防范措施多么地严密,也只是抓住了安全的标,而非安全的本。对校园安全来说,亦是如此,不论楼梯多么地坚固,也不会阻止学生的拥挤;即使值班教师寸步不离,也不可能把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因此,笔者认为,要切实保证校园安全,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应该标本兼治。不但要搞好安全防护设施,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只有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了,讲文明了,懂礼貌了,讲秩序了,才会把恶性事件拒之于“安全围栏”之外;只有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防护能力提高了,万一出现安全事件时,才能将事故降到最小……现在有的学校禁止学生集体出游,甚至以安全为由,减少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试想,取消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进行“圈养”,无疑是对孩子天性的善意抹杀,正如温室里的花,愈是精心呵护愈是脆弱。缺少了跑跑跳跳,没有了磕磕碰碰,孩子们就不会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自我防护的经验,安全意识就会淡薄,就不能形成自我保护的技能。 当前,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比较概念化,没有深入学生的意识层面,学校只是一味强调安全的重要、玩水的危害,甚至要求学生签自律承诺书,可学生并不会当一回事。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采取适合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包括组织案例、情景教学,还要教育学生万一遇到危险自救、救人的基本技能。这都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要保护学生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避险求生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现在的问题是,各地中小学都加强了安全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但是,课排了,教材有了,但老师多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加之学校检查评比活动多,班主任还要应付一些繁杂事物,压力山大;班主任受专业限制,安全教育知识又不够全面系统,自然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上大打折扣。有的学校甚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必要的安全教育课遭到挤压,形同虚设。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因此,安全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口号,要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在笔者看来,中小学安全教育必须要由专职的教师来担任。只有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共同携手,学校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政府和社会加强安全管理,青少年才有安全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