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国门再攀高
——我市龙虾产业“八个升级” 之加工升级篇 潜江新闻网讯 进入5月,全市各淡水产品加工企业迎来生产旺季。 27日,记者走进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选虾、剥虾仁、打包等各个环节正有序进行。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3月初开始进行小龙虾产品的加工,目前每天的加工量能达到150吨,产品出口合格率99%以上。 “旺季以来,平均每天能发出约160多吨产品,运到深圳、上海、青岛等港口装船,直接出口至欧美国家。公司目前新上了加工设备,产品类型将更加多样。”该负责人说。 变废为宝,华山水产甲壳素及其衍生类产品生产如火如荼。 “从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趋势看,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我们自己研发的甲壳素类产品‘漆雕康贝’保健品已经开始销售,每盒可以卖到600多元。”华山水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预计2015年,我们的甲壳素高附加值衍生制品产量将达到5000吨,甲壳素保健品车间也将于近日投产。投产后,年产氨糖、壳聚糖、壳寡糖片剂20亿粒,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未来5年,我们还要建成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把潜江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之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我市巧打小龙虾精深加工牌,加快推进小龙虾高附加值加工项目的投产和启动,进一步延伸了小龙虾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加工企业走出国门,做大做强,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创汇和抗击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华山、莱克、宝龙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公司获全球E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 随着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个以小龙虾加工为主,多种水产品加工共同发展的密集型水产品加工集群正迅速形成,巅峰之作不断显现,全市目前已建成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集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鱼糜、田螺、藕带、甲壳素及衍生产品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园区加工企业11家,固定资产9.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2014年全市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连续十年领跑全国,位居全省第一。(潜江日报记者 王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