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龙生九子。我没见过真的龙,更无从考证龙是否真的有九个儿子,或者说,这“九“本是一个虚数,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不是代表极多的意思吗?理应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登临玉皇阁,山峰环列,林壑幽美,难怪清人有诗为赞:蛇行鸟道惊危峰,携手入出浑万重。触目遥岑天外落,白云舒卷为装容。 九龙谷位于圣境山南麓的白石岩下,去城9公里,传说道教始祖老子骑青牛出关,流寓此间,结庐修道。如今,千年已过,青牛山、青牛道、仙人打坐、老子祠、关帝庙、普善堂、斗笠堂依然历历在目,一批有识之士,陆续修建了文渊阁、卧龙台,玉皇阁,楚望台等人文景观。如今中国楹联学会、湖北书法家协会、荆门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分别挂牌于此,将这里作为了创作活动基地。走进一座座亭台楼阁,只见《九龙谷赋》、《九龙谷山庄记》、《九龙谷游记》,各色墨迹的碑林石刻林林总总,置于殿堂廓前,秀木青山,枝叶藤蔓,山色掩映着飞檐翘壁。初夏的晨光携着清清爽爽的山风清幽得沁入心脾,状如鹅声的獭蛤蟆直叫得人心里发毛。拾阶直上,一级连着一级,一山缀着一山,茂密的植被不计其数,但都一色的葱笼,绿得直逼人眼,一时间竟有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错觉。 静,静到极致便是清幽。虽是周末,一路上山,却鲜有人迹。山道弯弯,一群羊,从坡上漫过,汽车急驶而行,像一道拦水坝霎时分开了倾泻的山洪,一只头羊奋力在前面奔跑着,后面的羊群一哄而上。回身望去,车子后面一群羊追随而来。山谷里,依然静静地,羊无声无息,车轮飞旋,羊群一路奔跑着。山渐渐地分开来,扩出一大片宽阔的地带,羊群瞬间停下了脚步,散入道边的草丛。久久地我注视着那只高高大大的领头羊。一个词蹦出心间,跌落在山谷里,好一幅活灵活现的“羊群效应”图。 拾起浮想联翩的遐思,一池简静的水塘立在山谷之中,四处散落着楼宇、别墅,不闻人语声,翻翻白鹭过。 九龙谷是鸟的天堂,树的乐园,风的归处。我坐在半山腰的一处石阶上,玉皇阁立在去往,一池水卧在来处。凝神端详,恍若检视自己的前世今生,我从何处来,去往哪里归?一如我的今日,上山抑或下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道德经》的开篇之语,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不知当年的老子骑青牛出关一路辗转到达这九龙谷,吟哦讽诵的,可是这句? 无为而无不为,岁月流转,千年古迹,溯根求源,九龙谷,静静地立在荆城之西北,若一方圣地庇佑万物生灵。 回望来路,满城的红男绿女,浮光掠影,九龙谷的风依然静静的,连同我们喊山的号子声——咦、嗬、嗨、呀…..一起沉入了山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