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5-6-12 11:35 编辑
武侠舞剧《射雕英雄传》编剧、襄阳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宏音谈《射雕》: 《射雕》连演三场,加上彩排时的演出,有6000多观众观看了这部美轮美奂的舞剧。它是襄阳第一台原创舞剧,以前,襄樊市歌舞团只演出过歌剧,没有自己的舞剧。曾经演出过移植的舞剧《沂蒙颂》、《白毛女》,而《射雕》完全是个新鲜的东西,现在微博、微信上关注的人很多,省内外十多家歌舞、艺术团体来襄阳观摩了演出。香港版去年推出后,市场反应很平淡,创作、演出活动不是很成功,他们是以纯现代舞表现形式。襄阳版的《射雕》要融入民族舞、古典舞,要雅俗共赏,要把郭靖、黄蓉的现象从原著的江湖儿女升华为民族英雄。立意核站立起来,得到专家层、观众层的一致认可。专家评论说,襄阳版的《射雕》回到了它应该回到的层次。 我2006年到襄樊市歌舞团来工作的时候,全团人才流失严重,几乎找不到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经过全团上下的努力,2010年从《踏歌襄阳》外借演员到现在的《射雕》全部启用本地的演员,大踏步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次排练二个月期间,我们所有演员,没有一个因事请假的,扮演郭靖的演员光舞鞋就穿坏了七双,小付扮演的华筝、杨康的角色等都演绎得很成功,几个在哺乳期间的年轻女演员,都是在排练空隙在排练场外哺乳孩子的。是大家团结一心,才获得的成功。他们普遍反映,在这二个月里,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甚至超过了在大学里几年学到的。 我们排练经费压力很大,前后花了不到250万元,就作品质量来说,要花400万元才能搞出这部作品。我们公司把应发给职工的正常津贴、补贴都停了,全力上这部作品,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一开始就把作品定位全国市场、乃至东南亚华人市场的演出。 《射雕》要努力打造成襄阳文化交流的主要名片,襄阳接待演出的重要精品,商业演出的好作品。这次《射雕》的三天演出,创造了襄阳演出作品第一次无票可卖的局面,最后一场演出,除20%作为赠票外,卖了80%的票。下步,在今年11月,作为舞蹈金凤奖的开幕式演出剧目,将作为唯一的一台舞剧;参加明年举办的湖北省艺术节演出;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下个月,我们将到深圳洽谈在深圳、武汉、海南、台湾等地的演出,还准备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华人圈演出。我们要让舞台上的襄阳城熠熠生辉,正如著名学者董治平先生说的那样,要通过舞剧《射雕》让所有的观众记住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