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13
贵宾
   
- 积分
- 5885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6月15日上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开发办、中共大悟县委、大悟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扶贫攻坚走基层”新闻发布会在我县成功举办。
县委书记郝章新,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邱显春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利用山场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如何打造高铁经济试验区发展产业聚人气、如何破解县域金融工程中融资问题”的提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定雨主持发布会并作陈述总结;县政府副县长程文正介绍了我县扶贫开发及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情况;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汉及省市新闻媒体代表,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新闻链接:我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十大将军县之一,作为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被列为全国“县为单位、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2009年被列为全省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2011年又被列为全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为抓手,以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幸福美丽新大悟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弘扬“中原突围”精神,践行“快、激情、事业凝聚人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力度,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城乡面貌逐步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扎实开展扶贫开发中,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先后获评中国乌桕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国家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抓龙头,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搞好规划衔接,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高起点编制规划。围绕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全力打造“三区两园”工业平台,高质量完成“一主两副”新农村“一线一点”建设,突破性发展青油茶、板栗、花生、药材、银杏等特色种植业,实现以点带面、连片促动,为整体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抓重点,壮大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化、集群化、外向化的基本取向,全力做好绿色能源、农林产品深加工、印刷包装、钢构制品、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兴县。近年来,成功与中广核、协鑫、中电、追日等8家大企业签订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未来5年,大悟绿色能源产业新增投资160亿元,建成“新能源产业聚集区”指日可待。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每年提档升级林特基地10万亩,扶持发展村集体产业基地5万亩,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新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抓难点,改善基础设施。以改善设施,提升区位,服务民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县内交通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沼气能源等4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了县内联村公路建设和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公路、到火车站和28分钟到武汉的通勤圈。全面完成中型和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灌区改造,整修新建塘堰7890口,基本消灭水利死角。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信息服务“助农工程”和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城乡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发展农村沼气6万户。加强扶贫搬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土整治、低丘岗地改造、低产林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抓示范,探索开发模式。围绕建成山区经济强县总体发展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是充分利用高铁开通机遇,成立高铁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推动高铁经济发展。先后与湖北长城建设集团、湖北省联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长城建设集团、联投集团已投入开发建设资金20亿元,相继有商业风情街、企业总部、展示中心、快捷酒店、园林绿化5大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座“门户新城、生态新城、活力新城”初见雏形。二是放大“红”“绿”资源优势效应,突出发展红色和生态文化旅游业。成立悟峰山风景区管委会,引进海南京都汇银集团高标准建设悟峰山度假区,全力打造5A级景区。同时,大力宣传推介“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把乌桕红叶旅游品牌推向全国。三是规划建设宣化店省际生态经济试验区。充分发挥该镇地处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境内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周恩来与美蒋谈判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将宣化店打造成鄂豫两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中心和华中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省际生态经济新城。抓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探索推行了县“四大家”力量打捆使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群策群力,共同使力。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投资、抓好招商引资、扩大银行融资,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活社会投资,全力保障脱贫奔小康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把分散于各个行业、部门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捆绑使用,放大项目资金效应。三是创新帮扶机制。实施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战略。组织全县开展以单位包村、在职在编公职人员包贫困户为内容的“321”(即县级领导帮扶3户、科级领导帮扶2户、一般公职人员帮扶1户)结对大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建档立卡的89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全县公职人员帮扶贫困农户6819户25000人,实现了帮扶全覆盖。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以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加快推进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壮大工业。优化工业发展思路,继续重点发展绿色能源、农产品加工、印刷包装、钢构制品、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县开发区建管水平,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力争到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加快阳平芳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高档次的工业发展平台,力争到2017年阳平芳畈工业园落户企业20家以上,争取将大悟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产值达到50亿元。稳步推进河口工业园建设,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的有效模式。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广泛对外招商,紧盯武汉,做好对接武汉工业企业向远城区转移的文章。到2017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二是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生态化来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林特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传统农业的现有基础,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招商,力争茶叶、花生、药材、红薯、油茶、板栗等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都建有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三年内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把大悟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重点发展茶叶高效示范园、花卉苗木示范园、蔬菜示范园。三是加快发展优质旅游业。坚持依托红色,壮大绿色,以建设大悟生态文化旅游区为统领,在推进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中原突围纪念馆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徐海东大将故居等红色景区建设的同时,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标准开发建设悟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红叶观光园、装八寨、九女潭等生态旅游景区。以悟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引爆点,推动海南京都汇银集团加快开发建设,打造5A景区。建设高铁新区养老养生基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力争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年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健全商贸流通网络,扶持壮大一批商贸物流企业。鼓励大型超市发展连锁经营,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城和农商交易城建设,推动鄂北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新兴服务业,制定出台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华中地区养老基地。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产业,完成华师传媒大悟校区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启动建设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积极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省旅游学校等意向性院校密切跟踪洽谈。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县科教产业园将建成大学3家以上。五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以打造鄂北区域性现代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推进G346国道、麻竹高速大悟段、吕高线等交通项目建设,改造升级环彭店水库公路,规划建设观(音湖)新(县)红色旅游公路,争取立项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孝感北站连接汉孝城际铁路、京珠高速复线工程,全力打造“一河两岸”澴河公园、泉水寨森林公园、人民广场公园、七里冲植物园,稳步推进老城旧村改造,不断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加快推进三塔寺水库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设施。以城市、城镇、农村三类新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力争三年内建成城市新社区10个、城镇新社区25个、农村新社区50个。六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驻村帮扶活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倡导志愿者行动,搭建扶贫爱心信息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