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家乡端午节(下)
屈原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 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我家乡的现代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总之,纪念屈原也好,其它原因好,家乡的龙舟比赛从没有停歇过,就是文革期间也是有小规模的比赛,这些年愈赛愈盛,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一大盛事。 我在家乡当乡镇干部时,每逢端午赛龙舟便成了我们干部和公安干警最为辛苦、最为头痛的大事,这前后十天至二十天我们便要掉下十来斤肉。 我的家乡是湖泊多,先民傍山逐水而居,都是一垸一村一大姓,宗族思想占统治地位。 就是现在,也是宗族中辈份高的人当村长、书记的,为了宗族的利益,与外村、外族人争山皮、水面,历史上械斗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不同姓氏之间有不睦而不通婚,有结下怨恨的。 每年端午龙舟比赛,在同一湖面上,各村青年后生争强好胜,与邻村比赛,赢了兴高采烈,输了不服的大打出手,每年总有流血事件。 过去在无政府状态,为了村的荣誉死了的可封为烈士,全家农活、缮养老人的事由村里包了,这种推波助浪宗族制度,使户族械斗愈演愈烈,在民国时期,有次国民政府派了一个团的兵力才弹压下去。 一九九二年的端午,我带了十几名干警,三十几名干部,指挥龙舟赛,当朱姓与张姓两大姓最后争冠军时,因双方历史上有血案,两姓村民围观起哄,大战一触即发,我当机立断,朝天鸣枪,中断比赛,那才叫惊心动魄。
我们终是屈原故乡的人,从小濡染屈子文化,怀揣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人生,寻求报效家国,今天弘扬屈子文化,意义也在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