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从远方来,自然要小聚叙旧一番。握手,寒暄,就坐,聊天。眼睛不经意一看,才发现整桌就我一女生。吃饭时,一群大老爷们对我也特照顾,不停嘘寒问暖的。多年前,读到一首《同学情》的诗,开头两句是:“目光与目光相撞,撞出一片纯真的火花;微笑与微笑相迎,互赠的是一泓清澈的感情。”二十三年后,仍然如是。
饭后已近十点,外面下着雨,远道归来同学又坚持去看他高中时的一位是“死党”,几年前,在武汉与他相见时,他就曾在我面前提起过他在故乡的两位兄弟。今日,一位兄弟已与他对饮,另一位因为各种原因,也只能我们打车去看望。这情形,简直是3年前武汉同学聚会的翻版。2012年,我的健康突然亮起了红灯,本是高中毕业聚会策划人之一的我被迫离开。原来的班级聚会也变成了年级聚会,而聚会那天,在武汉住院的我无法参加故乡的20后再相会。出院后,武汉的一位同学在我家附近特补办了场聚会,一些在家乡的同学也开车赶到。那次聚会后不久,就成立了武汉同学分会。
我一直是个同学狂。2010年在武汉成家后,各种复杂的关系都要独自面对,外来媳妇的难处也只有自己清楚。在汉工作的一位同学说,“有事就联系我,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可以给你出出主意!”他那时已在官场混迹多年,还能对久别重逢后的我说出如此的话,是温暖更是后盾。后来,我逐渐联系上更多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3年后,在病情逐步稳定的情况下,我开始筹划大学毕业20年的聚会。
“我是某某的同学!”这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有人说,当你在困境中时,还能维护你的人,才是你的真朋友。而我坚守的这份同学情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同甘苦共苦的。同学中,不管是发小、青梅竹马,同桌,同班,只要是有事,一声招呼,大家都会鼎力相助。而我的任性也只敢在同学面前尽情展示,嚣张是因为清楚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份量。就像某日,武汉同学在洪山广场附近的“总统府”小聚,无法出席的我在微信群里发牢骚,他们笑我,“你早就享受总统待遇了!”,正是因为我们把同学都当做自己心中的总统,才有了延续不断的真诚情谊。就像小聚时,故乡同学对远道回来的同学发狠的一句话,“以后回来,一定要叫上我这个不上弦的,否则……”
打车后,我们又沿着石板路走了一段,远道回来的同学终于见到了他惦记多年的“死党”,“死党”向一边的妻子介绍,“这是我们高中时的学霸,他当年就坐我后面!”两位曾经的同学加兄弟的手久久地握在一起。从他们后来的谈话中,我们才知道,当年家在城区的“死党”,经常邀请从乡下来的远道归来的男同学,去自己家里“吃大餐”。23年后的端午节,在故乡飘雨的深夜,两个已到中年的男人紧紧拥抱,一起回味共同走过的那些岁月,人生片段。手与手牢牢相握,传递着青春的勇气和力量;心与心之间,早已有暖流悄悄融入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