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6
版主
   
- 积分
- 608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隔岸观花 于 2015-6-23 15:13 编辑
2015年的高考已结束,升学宴的请帖或口头邀请纷纷而来,一般亲友两百元,特别亲和要好的朋友出的更多,就我本人这一个月的升学宴的人情已达到2000多元,有一户人家把小孩送到武汉学习手艺也搞升学宴{:soso_e113:}不知道你怎么想?说 我屋的小孩读技校还不是升学了{:soso_e113:}赶出去的人情要收回来,没办法啊!{:soso_e113:}国家已明令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民间有好的办法杜绝升学宴吗?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22日消息,2015年1月,福建省平和县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下为其中一起:2014年8月29日,平和县南胜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庄明辉,在该县的工会酒店,为儿子举办升学宴,设宴16桌,收受礼金1.9万多元,其中4200元为该校老师所送,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6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根据通报,事发时正是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夕,按说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早就明令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为什么这名官员还敢顶风违纪、借机敛财?
社会风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下,大操大办升学宴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社会风俗,这其中不乏正当的人情往来,但不少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操办升学宴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什么?就是一个财字,借机向“有求于己”的人发出“红色催款单”。
当然,社会风气只是外因,如果举报渠道不畅、问责不严,一些人就难免贪心膨胀,这才是主因。像此案中,这名官员身为中学副书记,儿子升学,本应谢恩师,却反过来收受该校老师的贺礼,如此“雁过拔毛”岂非贪得无厌?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天衣无缝”,他还让儿子的义父母借“汽车销售促销宴会”的名义来操办,而他自己则邀请或要求亲朋下属“钱来”赴宴,更可见其嚣张和顽固。
所以说,仅靠净化社会风气、强化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监督问责、畅通举报渠道。首先,要拓宽举报渠道,变“追着打”为“请君入瓮”。请柬也好、短信也罢,都认作问责的“铁证”,如此一来,即便是升学宴还未举办,也可以查处,顶风违纪的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大问责力度。“贪心不足蛇吞象”,所以,要时时用戒尺敲打蛇的“七寸”。试想,一旦操办升学宴会影响甚至终结自己的仕途,还有多少人敢以身试法?
这几天高考成绩就要公布,在这个时候,中纪委“旧事重提”,对去年的违规升学宴进行通报,为的就是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个醒。只有干部洁身自好,才能不让喜事变坏事,不让孩子的美好前程有一个污迹斑斑的开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