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04|回复: 16

参与川鄂古盐道考察见闻录(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0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翁 于 2015-6-26 09:22 编辑

第一次发带图片的帖子,还不得要领,故既有错乱,又未能发完,今天试予修正、完善,希望能成功,更请朋友们谅解。


                                                     (3)
     大宁盐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龙池”原有分卤孔69眼,后来又增加到146眼,每一眼供应一户。再后来,成立了官办的大宁盐厂,实行了统一管理,规模更日益扩大,因被誉为“川东(今该称渝东)盐都”。
    1996年,国家禁止传统的“平锅制盐”继续生产,大宁盐厂因此被关闭。此前,它有3个生产车间,其中1车间有5家盐灶,二车间有2家盐灶,三车间有8家盐灶,而今能看到的仅有三车间的遗址。
三车间建在河右岸,进门沿着杂草丛生的小道前行,可见坍塌的厂房,残留的砖柱、木架、横梁和废弃的木桶、铁锅、锅炉等。砖柱
尚有20多根,靠山边排放的还有3口木桶和6口锅,沿山根一字排放的还有8个锅炉。主厂房宽8米、长100米左右,地面铺着红色木制地板,房内已无任何东西堆放,仅在左边靠山体处,有4个大小废弃的锅炉,最大的锅炉有8米高、宽5米,底部有4个放柴口;最小的宽3米、高4米,底部只有2个放柴口的锅炉。由此不难想象当时熬盐的繁忙景象。

DSC_0151_副本.jpg DSC_0152_副本.jpg DSC_0153_副本.jpg DSC_0167_副本.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浪漫神农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09: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翁 于 2015-6-26 09:27 编辑

QQ图片20150619173051_副本.jpg QQ图片20150619173101_副本.jpg 遇见了几位老盐工,听他们介绍说,最初是用柴熬盐,用柴熬的盐质量最好。为了供应熬盐用柴,每天都有上万人在山上砍,因此把方圆几十里的山都砍秃了。没有了柴火,才改用煤,用煤熬盐成本高多了,而且盐也没有柴盐好。
有趣的是,盐厂关闭了,盐水也有了新用场。在与三车间隔河相望的农家乐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大水池,池水引自“龙泉”,专供游人“盐浴”,并宣称“盐浴”对防病治病、养颜养生多有作用。意外的收获是,早听说用大宁盐巴泡的菜不坏,却一直无法买到。这天幸遇了一位老盐工,年逾八旬了,竟将家里珍藏多年的“盐巴”慷慨地送了我们几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4)
    宁厂古镇建在河南岸。在巫溪县文委同志的陪同下,我们从副盐坝过铁素二桥,走了进去,遂沿街而上,直到尽头。沿途边看边访,更加深了对古镇“因盐而兴,因盐而衰”的印象。
    古镇的建筑物皆背山面河而起,呈一字形排开,故素有“七里半边街”之称。街虽然仅有半边,道宽却不过米许,平处的地面上铺着条石,陡处则多是就岩石凿出的阶梯,其长者俗称百步梯。走过了黄洲街、纯蓝街两条古街,见房屋多破损严重,唯方家老屋和项家老屋尚有人居住。查看了盐运码头、城隍庙、地主宫、吴王庙等遗址,访谈了几位老人,从几座保存较好的木楼和临街的铺板门,可以想象其昔日的繁闹景象。引为注意的还有,古镇附近山上建有“凤凰寨”、“桃花寨”和“女王寨”,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们都曾对古镇和盐道发挥过保护作用。
    古镇的居民以盐工和盐商为主。据83岁的老人李春田介绍,昔日每家都有引卤水竹管和熬盐锅,熬成的盐呈颗粒状,盐包是用竹篾编制的,里面用“笋壳子”垫底,即防水又防漏。一包100斤,背盐的最多背三包。过脚楼是专供过往背夫和行人歇息落脚、吃饭喝茶的地方,可惜早已倒塌了;山神庙中供有3个木制山神雕像和1个当方土地神位的供牌,虽已破旧,仍香火不绝。
    据巫溪县志记载,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有盐监,并派军队驻守,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据李春田老人回忆,解放前,盐监驻的军队是一个连。盐税很高,一般是盐生产成本的1倍,因此,即使是本地人也都买私盐,而且必须乘黑夜偷偷背走。

DSC_0126_副本_副本.jpg DSC_0127_副本.jpg DSC_0145_副本.jpg DSC_0141_副本.jpg DSC_0146_副本.jpg DSC_0148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5
大宁盐因产自大宁厂而得名,可民间为什么也称大宁盐叫大昌盐呢?此行方明白,原因有三条:一是古代曾设大昌县,而大宁厂属其所辖;二是大昌古镇虽属巫山县所辖,历史上也确实生产过大宁盐;三是大宁盐以大昌古镇为外销中心,人们惯将从该地背回的盐称为大昌盐。
我们是乘船由巫溪县城往大昌镇的。这一段的大宁河完全穿行在“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峡谷中,引我们注意的是,右岸的崖壁间,显露出一排排岩洞孔,洞眼形状与大小完全一致,皆依山就势、有序排列在高出水面约2米的崖壁上,有几个洞眼里还横插着木杆,木杆悬在半空中,很是奇怪。据老船工介绍,它们是当年为铺设从大宁厂到巫山的“笕水管道”而凿的。岩洞眼里横插着木杆,木杆上平列着数根竹管,以便将“龙泉”盐水顺竹管输往巫山。
从大宁厂到巫山城,水道有上百里,要在其间架设“笕水管道”,确是一项十分艰险而又浩大的工程。此项工程只完成了大宁厂——大昌镇一段,大昌因此才有过熬盐的历史。
“笕水管道”为何未能全部竣工?民间是如此传说的:观音菩萨说,自己手很快,一夜能做好100双布鞋;鲁班爷说自己更快,一夜能架起大宁厂到巫山的笕水管道。二人遂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于当日酉时开始,到翌日寅时时,观音菩萨发现鲁班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而自己才做起了50多双鞋,便学起了鸡叫。鲁班听到鸡叫声,以为天亮了,遂停了手中的活路,此时,笕水管道正好架到了大昌。
传说显然是赞扬古代工匠的技艺和精神的。而今,面对那一排排“笕水”,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到震惊、震撼、赞美、赞叹呢?!

DSC_0254_副本.jpg
DSC_0255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翁 于 2015-6-26 10:58 编辑

5
大宁盐因产自大宁厂而得名,可民间为什么也称大宁盐叫大昌盐呢?此行方明白,原因有三条:一是古代曾设大昌县,而大宁厂属其所辖;二是大昌古镇虽属巫山县所辖,历史上也确实生产过大宁盐;三是大宁盐以大昌古镇为外销中心,人们惯将从该地背回的盐称为大昌盐。
我们是乘船由巫溪县城往大昌镇的。这一段的大宁河完全穿行在“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峡谷中,引我们注意的是,右岸的崖壁间,显露出一排排岩洞孔,洞眼形状与大小完全一致,皆依山就势、有序排列在高出水面约2米的崖壁上,有几个洞眼里还横插着木杆,木杆悬在半空中,很是奇怪。据老船工介绍,它们是当年为铺设从大宁厂到巫山的“笕水管道”而凿的。岩洞眼里横插着木杆,木杆上平列着数根竹管,以便将“龙泉”盐水顺竹管输往巫山。
从大宁厂到巫山城,水道有上百里,要在其间架设“笕水管道”,确是一项十分艰险而又浩大的工程。此项工程只完成了大宁厂——大昌镇一段,大昌因此才有过熬盐的历史。
“笕水管道”为何未能全部竣工?民间是如此传说的:观音菩萨说,自己手很快,一夜能做好100双布鞋;鲁班爷说自己更快,一夜能架起大宁厂到巫山的笕水管道。二人遂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于当日酉时开始,到翌日寅时时,观音菩萨发现鲁班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而自己才做起了50多双鞋,便学起了鸡叫。鲁班听到鸡叫声,以为天亮了,遂停了手中的活路,此时,笕水管道正好架到了大昌。
传说显然是赞扬古代工匠的技艺和精神的。而今,面对那一排排“笕水”,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到震惊、震撼、赞美、赞叹呢?!

DSC_0254_副本.jpg
DSC_0255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6)
大昌古镇始建于晋,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宁河沿岸第一大镇,不仅是大宁盐的外销中心,还是宁河的重要码头和药材、山货的集散地。
遗憾的是,由于三峡工程于2003年5月开始蓄水,古镇原址早已全部沉寂于滔滔的大宁河水之下,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大昌新镇。欣慰的是,古镇是总体搬迁的,是按原貌在距旧址8公里外的西包岭下的大昌湖旁复建的,古风如旧,仍令我们遐想联翩。
大昌镇让我们感动的很多,首先是复建工程是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的,建筑在拆除时就一一编上号码,运到复建场所再按号码一一拼装成原样,这是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二是大昌镇是典型的“袖珍古城”, 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城墙依旧,城门依旧,街道依旧,民居依旧,“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特色依旧,因而被誉为“三峡地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三是南门青石砖砌成的拱门上,生长着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根茎扎在拱门的石缝中,沿石上行伸展,生得枝繁叶茂,宛如一个门神护卫着城门;石阶两旁的一对已经残损的石狮子把守着镇门,显出些许落寞和苍凉,似乎在诉说着小镇悠久的历史,提醒人们记住它昔日的辉煌。
DSC_0427_副本.jpg
DSC_0399_副本.jpg
DSC_0404_副本.jpg
DSC_0416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427_副本.jpg
DSC_0404_副本.jpg
DSC_0416_副本.jpg
DSC_0399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5: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7)
大宁盐外运分水陆两路,水路靠船,盐船顺大宁河而下,出巫山即入了长江。陆路以盐夫肩挑背驮为主,也分两路,一路往南,通往云贵山区;一路往北,通向鄂西北和陕南地区,通向鄂西北的盐道即称为川鄂古盐道。
川鄂古盐道以大宁厂为起点,一路往北,进入湖北地界后,又分东西两路。西路经竹溪县境往陕南延伸,东路先穿竹溪十八里长峡,再入竹山县柳林镇。于柳林镇分岔,一路继续往北,或可在官渡镇上船,顺堵河而下,经竹山县城,直达郧阳府。另一路则由柳林镇右拐,上山,经洪坪,翻竹山垭子(阴条岭),进入大九湖。
由大宁厂往大九湖还有另一条小道,即沿途经过大宦墩、小宦墩、谭家墩、漆树垭、双阳、龙王岭、丢命潭、舍命滩、狗钻洞、干石峡、转坪、点将台而到卸甲套,全长400多里。
神农架盐背子还常往大昌镇背盐,路也分两条;一条是大九湖出发,经九灯河、屙屎包、自生桥、阴条岭(太平山)、黄草坪、三河坝、达子淌、凉水井、铺子坪、河塘、黄莲垭、白果寺而到大昌,另一条是经五墩子、小关山、大关山、牛角洞、仙人岩、转角楼、扒岩子河、凤凰梯、当阳、淹石龙、偏垭子、观音岩、廖家坪、铺子坪、黄莲垭、白果寺而到大昌。它们全长都有300多里。


psbCACXXGHU_副本.jpg
psb_副本.jpg QQ图片20150607153009.jpg QQ图片20150607153009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5: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8
川鄂盐道历史十分悠久,有了大宁盐,当不久便有了这条盐道,因为盐乃人们生活、生存的必须品,鄂西北、陕南地区不产盐,淮盐、海盐又进不来,因此,只能主要从宁厂和大昌运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川鄂盐道属于私盐运输的秘密小道,为避免官府追查,只能完全穿行在高山密林间。时至当今,古道早荒废已尽了,因此,我们只能沿着大致的方向访查。
我们去时,是从大九湖驱车,翻竹山垭而至柳林镇,本计划从柳林镇转入竹山与巫溪间的省际公路,再翻山,穿竹溪十八里长峡,越界岭而往大宁厂。不巧的是,因竹山修建水电站,柳林与十八里长峡段不通,我们只好改沿一条新修的村级公路翻山。那座山虽然叫三里坡,但因为山特陡,道特窄,又是沙石路面,我们左旋右盘,一路颠簸,开了近一个小时才爬上了顶。大家多有感慨:如今乘坐汽车还这么难走,当年盐背子们肩背(挑)几百斤盐翻山越岭该是何等艰险!
从大昌返回时也因下雨垮方走了一段险路。那是翻越九盘岭的一段乡村公路,上山还不觉得,下山却胆战心惊,因为山高路陡,弯多弯急,加之大雨倾盆,能见度低,因此,一路都不敢往外看,往下看,直到转入了柏油路,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据向导介绍,这段路便是盐背子从大昌回大九湖的必经之路,再次加深了我们对古盐道险恶和盐背子艰辛的认识。


psbCA9A9YX3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36

主题

112

帖子

52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2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6 15: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8)
川鄂盐道历史十分悠久,有了大宁盐,当不久便有了这条盐道,因为盐乃人们生活、生存的必须品,鄂西北、陕南地区不产盐,淮盐、海盐又进不来,因此,只能主要从宁厂和大昌运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川鄂盐道属于私盐运输的秘密小道,为避免官府追查,只能完全穿行在高山密林间。时至当今,古道早荒废已尽了,因此,我们只能沿着大致的方向访查。
我们去时,是从大九湖驱车,翻竹山垭而至柳林镇,本计划从柳林镇转入竹山与巫溪间的省际公路,再翻山,穿竹溪十八里长峡,越界岭而往大宁厂。不巧的是,因竹山修建水电站,柳林与十八里长峡段不通,我们只好改沿一条新修的村级公路翻山。那座山虽然叫三里坡,但因为山特陡,道特窄,又是沙石路面,我们左旋右盘,一路颠簸,开了近一个小时才爬上了顶。大家多有感慨:如今乘坐汽车还这么难走,当年盐背子们肩背(挑)几百斤盐翻山越岭该是何等艰险!
从大昌返回时也因下雨垮方走了一段险路。那是翻越九盘岭的一段乡村公路,上山还不觉得,下山却胆战心惊,因为山高路陡,弯多弯急,加之大雨倾盆,能见度低,因此,一路都不敢往外看,往下看,直到转入了柏油路,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据向导介绍,这段路便是盐背子从大昌回大九湖的必经之路,再次加深了我们对古盐道险恶和盐背子艰辛的认识。
psbCA9A9YX3_副本 - 副本.jpg psbCATAM67T_副本 - 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