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61|回复: 0

清代道光小金榜揭秘:沔阳人戚天保和李鸿章同堂殿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950

主题

864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1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6-28 2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A8DEEB9544E78F1F97324FBE8A0D71D.jpg
 4名湖北人和李鸿章同堂殿试

  高考结束,不少考生家长都很期待孩子能金榜题名。

  何谓“金榜题名”?指殿试揭晓张榜公布之时。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规格,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在清代,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分别用汉文、满文写成,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通常张挂在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东门)和右门(西门)之外(文进士之榜挂左门外,武进士之榜挂右门之外)供百姓观看。小金榜不盖印,仅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

      正在湖北档案馆展出的“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了一张清代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殿试小金榜,长235cm,宽33cm,折子形态,既可以翻阅也可以拉开查看,打开后每折里面书写五行字。上面有一甲3人,二甲85人。字用毛笔小楷写在黄色的手工纸上。开头写道“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徐彭寿等二百三十一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后面按甲第名次题写当科进士名单和籍贯。籍贯只填写省、县两级。最后落款“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丁未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称为“名科”,因为在这一年考中了张之万、李鸿章、郭嵩焘等名流进士,张之万高中榜首状元。张之万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堂兄,享年87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状元。李鸿章位列二甲第三十六名。

  与李鸿章等一同出现在小金榜上的,有4位湖北人,分别是二甲第六名袁希祖,二甲第二十八名帅远燡,二甲第四十三名戚天保,二甲第六十七名骆利锋。他们分别来自汉阳、黄梅、沔阳、蕲州。

“道光丁未科”金榜榜单上有4名湖北籍考生。位列第六名的汉阳人袁希祖,名次最前,官也做得最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北京陷落,咸丰帝逃往热河。袁希祖屡次给皇帝建言,均无回音。后来虽兼任兵部侍郎,但不久就因积劳成疾去世。

  榜单第四十三名的戚天保,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金榜题名后,他被朝廷委任为安化县的代理知县,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戚青天”。到任第二年,逢水灾发生,粮食绝收,戚天保开粮仓,设粥厂,赈济灾民,称得上为民的好官。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政治立场的不同,他也曾参与剿灭天地会的活动。
      榜单的第六十七名是蕲州人骆利锋。有族谱记载,他家人曾在蕲州办“务敏斋”学堂,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最有故事的是第二十八名帅远燡,是湖北黄梅人。他与李鸿章、郭嵩焘、陈鼐共称“丁未四君子”。帅远燡少年英俊,又是名门望族出身,年轻的时候便随祖父交游京城上层社会,与曾国藩等名士皆有交往,曾留有五卷文集。
        金榜题名后,帅远燡进入官场。同年,家乡黄梅爆发特大洪水,他变卖家中百余亩良田救灾。后来,帅远燡投笔从戎,在曾国藩麾下,带兵抵御太平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只和太平军石达开打了一仗,就牺牲在乱阵之中。(原载湖北日报)

【相关】:
戚天保,字少云,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清朝官员。
生平戚天保幼时聪颖,五岁读小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成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湖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代理安化县知县。任内悉心清理积案,监狱一空,士民称之为“戚青天”。天保到任,正逢水灾发生,粮食绝收。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饑荒爆发,饿殍遍地,天保开粮仓,设粥厂,赈济灾民,救活许多百姓。同年调署新宁县。此前天地会雷再浩曾在当地谋划起事,被江公源的团练镇压。十月,会党李沅发又起事,就任不久的天保用计将其抓获,并因功升知州,补澧州,升知府,加道衔,代理宝庆府事。卒年六十四岁。光绪《沔阳州志》有传。
注释
  • 《安化县志》卷二十·职官·页十一:“戚天保,字少云,湖北沔阳州人。道光丁未进士。以知县即用。二十八年署县事。是岁,邑大水,秋谷不登,天保至,勤政爱民,庭无滞狱。明年,大荒,斗米千钱,饿殍载道。天保尽发仓谷,设粥厂赈济,而后以闻,全活无算。时资江上游饑民如猬集,人心汹汹。有痞徒谋聚而抢食,事闻于县,天保兼程驰诣,立拘痞首,就地寘之法,众遂定,境赖以安。”
  • 《沔阳州志》卷九·人物志·宦绩·页二十七:“戚天保,字少云,幼聪颖,有至行,五岁读小学,能解其义,遂终身奉行。亲疾,衣不解带。弟天佐,家口繁,屡值荒歉,天保一身肩之犹子。六半列胶庠,登仕版,皆赖曲成。道光十五年举人,二十七年进士,权湖南安化县知县。其时,积案如山。天保悉心清理,囹圄一空,士民咸以戚青天呼之。值蛟患,捐廉施粥,全活甚众。调署新宁。先是,会匪蠢动,江忠烈公源集团练,擒首逆。当事不肯穷治。未几,李沅发之乱作。天保至,练勇计擒之,叙功升知州。尤能振兴文教,识拔人才。今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刘长佑并天保门下士也。旋补澧州,升知府,加道衔,署宝庆府事,所至有政声。年六十四卒。天保爱民好士,以利济为怀。家居沔东,数苦水族众多,贫不能葬。天保捐置义田三百亩,岁入以赡族人,其乐施众多类此。子开苹,举人,云南浪穷知县,性至孝。咸丰间兵乱,每闻警即侍母侧。母有病,汤药日数次,皆躬亲。孙文栩。”

参考文献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葛振元、杨钜.《沔阳州志》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邱育泉、何才焕.《安化县志》 . 清同治十~十一年(1871~1872年)刻本.
“沧浪渔唱”
汤汤汉水接沧浪      饮乃歌声送夕阳
濯足濯缨皆自取      恨无孺子共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