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爹娘想地方。”端午节小长假,专程回了老家一趟。老家的山山水水都不再是旧模样了,树树草草也变得陌生了。儿时的端午节,田野上满是栀子花的清香,村子中满是荆芥粑的油香,出了嫁的姑娘们都带着孩子回娘家,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今年的端午节,村子里却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大多数人家的大门都紧锁着,因为没有多少人气,有些人家的门檐下还长出了碗口大的杂树,让人感叹不已。
更让人感叹不已的是,一位名叫庆喜,曾被人称之为华罗庚的族兄,在疯癫多年后竟然于端午节前的一周落水而死。我在与堂伯父聊天谈到族兄的人生时,86岁的堂伯父惋惜地说,“可惜呀,庆喜本是个聪明人,脑筋特别灵光,对数学特别敏感,就是少了一点坚强、少了一点韧性,也少了一点向上的志向。”堂伯父说到这里,闭上眼停顿了一会,又接着说,“生活就是海洋,每个人都在这个海洋中遨游、搏击,只有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往无前奋力搏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如果没有向上的志向,没有坚强的韧性,没有搏击的勇气,只是随波逐流,那肯定会被海水呛到。再如果是自甘沉沦,那就肯定只能沉入海底。庆喜就是在遭受一点挫折后,失去了向上的志向,没有了搏击的勇气,开始是随波逐流,后来是自甘沉沦,所以最后就被海水淹没了。”
堂伯父的一番话很有些哲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堂伯父是退休多年的教师。文革前,他在全县教育界就大有名气,但因为家庭出身地主的原因,文革时在被反复批斗之后又被清洗回家。但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他都没有消沉,没有倒下,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命运抗争。那时,哪怕再忙、再苦、再累,每天夜晚他都要在昏暗的柴油灯下认真阅读几个小时的《毛泽东选集》。其实在那写着《毛泽东选集》厚厚的书皮中,大都包裹的是《古文观止》《四部精华》《红楼梦》《论语》《大众哲学》《理性的批判》《小逻辑》等书籍。改革开放后,堂伯父一平反,就又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工作之中,再次成为全县名师,教出的学生中许多都成了行业的精英,社会的翘楚,国家的栋梁。堂伯父在教育界和社会上都广受尊敬,他的人生遭遇和生活态度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
庆喜在学生时代也小有名气,小学时就崭露出他的数学天赋,数学成绩无人能敌,每次考试都是满分,每次竞赛都是头名。在那个升学靠推荐的年代,作为富农的后代,他本应与高中无缘,但凭着他的灵气和名气,学校硬是给他安了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帽子破格录取了他。进高中后。尽管那时不重视文化成绩,但他的数学天赋还是让他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身旁总有粉丝环绕,有些女同学在私下里总是用含情脉脉的眼光看他,但他对这些都不屑一顾,因为他心另有所属。但他心目中的那个女神却对他不理不睬,而与公社书记的公子打得火热。没想到这竟让他自暴自弃,不顾老师和学校的挽留执意退学。回家之后 ,他不上工、不做事,天天要么是坐在家中发呆,要么是到山上死睡,再要么是到街上游荡。父母拿他没办法,吼骂几次也就由他了,同伴们也渐渐地远离他。后来他竟至精神失常,经常无缘无故地在村口大骂,再后来就窝在街上靠人施舍过活。今年春节后,他突然回到老家,但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味让人都避而远之,他只得蜷伏于文革时挖的战备洞中。端午节前几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不知是投水,还是失足落水,第二天的早晨村民发现他已经浮尸水塘。
听了堂伯父的一席话,对比堂叔和庆喜的人生,让人感触很深。现实中,很多人都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始终乐观面对,始终奋力向上。他们的人生就象不会游泳的人掉到了海洋里,哪怕是水已经淹到头顶,仍舞动双手不停的挣扎,努力让自己浮出水面不被淹没,坚定地向着生活的彼岸划去,经过苦苦的努力终于战胜了恶水巨浪,迈入了人生新境界。
应该说,人生的海洋上,谁都不是只有顺风快帆,谁都会遭遇不测风云。如果在顺风时就得意洋洋,走路只看天,说话不用口,踌躇满志、傲视苍穹,而在失意时,就不愿意奋起,不愿意搏击,而是一蹶不振,自甘堕落,那肯定只会让海水淹没,永无见天之日。孔子曾经说过: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说,哪怕遇上九级的风浪,也要坚定人生的志向;哪怕跌入人生的谷底,也要努力舞动双臂。只有奋力向上才能走出人生的谷底,只有舞动双臂才会不被风浪淹没。
因此,不管人生的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奋力搏击吧,它是让你免于沉沦的最佳选择!
不管生活中碰到多么大的狂风暴雨,都一往无前吧,它是让你抵达彼岸的唯一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