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星管理区 于 2015-7-6 00:38 编辑
天门的教育犹如温水煮青蛙!多年以来,躺在厚实的基础上睡大觉,自我陶醉,自甘沉沦。从以往《江汉才子出天门》(秦牧)的“状元之乡”,逐步沦落到在三个直管市里比短长。直到今年揭榜,才猛然发现,在这个小范围之内也已毫无争议地落后了。甚至很多以往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小县市,也已走到了前面。
分析原因,众说纷纭,但无非这三种观点: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天门经济不行,所以拿不出钱来投入,也留不住好老师。二是老师敬业精神不行了,私下补习赚钱,经商办企业,教书沦为副业。三是好学生被外地掐尖,随迁外地的学生多,生源减少。
以上这些都没有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否就是天门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有比较才有鉴别,以上三个方面的困局,其实也是仙桃、潜江同样面临的。
仙潜的GDP、税收等确实要高一些,但对于需要大投入的教育来说,这点经济上的差距可谓是杯水车薪,还不足以导致在教育投入上产生明显的差距。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的管理、定位确实发生了异化,但这不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就算在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教师的收入相对整个社会水平而言也是不乐观的。至于优秀学生的流失、随迁子女的增加,在我的印象中,仙桃好像还要更严重一些。
在同样的条件下,别人却比我们做的好得多。甚至还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逆转,仙潜居然还成了部分天门学子求学的目的地。这些都说明,以上三个方面其实都不是天门教育失败的本质原因,而是应该从教育的管理层面上去寻找答案。
和教育滑落相伴随的是基本建设也出现了停滞。多年前的天门,在那么困难的局面下还搞了汉宜铁路、天仙公路、武荆高速,今天,在国家催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大好环境之下,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却也出现了“无奈”的静默、“无言”的结局。这种局面也是与管理者的理念、能力、态度息息相关的。
随着这次高考的失败,天门已经没有任何一点优势、亮点可言,开始了裸奔。这种局面下,如果还为自己的落后与失败,不断去寻找各种貌似合理的借口,来规避责任、回避矛盾、不去改进。就像武天高速公路的建设一样:为什么不建设?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还不行;经济发展为什么不行?因为我们没有武天高速。如此互为因果、互相推诿。
那么,天门的发展就会和教育一样,成为一道“无解”的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