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南岳阳媒体《长江信息报》与楚天快报记者联系,愿与本报联动,帮助查找“鬼娃儿”的家人。 2000年,租住在襄阳的农村女子李小玉,靠在火车站卖盒饭补贴家用。当时,她在卖盒饭时无意中发现一名男童正在捡垃圾吃。男孩8岁左右,身高约1米,左臂只有半截,穿着一件破烂的校服且满是油污。李小玉满是心疼,经常给男孩送去盒饭。天气渐渐变冷,小男孩在外露宿,依然穿着单衣,冻得有些受不了。当年冬天的一天中午,襄阳下起了大雪,李小玉晚上卖完盒饭回家,突然发现男孩尾随她到了家门口。她和丈夫在家中腾出一张床来,收养了男孩,并将其取名“鬼娃儿”(寓意身体强壮、让人怜爱)。“鬼娃儿”不能说话,但能写出个别字词来。李小玉拿来纸和笔让他写出家庭住址和姓名,“鬼娃儿”写出了“曾志成”“汨罗”几个字。由于家务繁忙且文化程度不高,李小玉写信查找“鬼娃儿”身世无果后,此事便搁置下来。 如今,李小玉夫妇已近六旬,收养“鬼娃儿”也有15年。看着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找到孩子的家人或社会机构,为其提供生活保障。 7日,李小玉的愿望经楚天快报报道及网络转载后,引起全国多家媒体及网友关注。湖南岳阳当地媒体《长江信息报》、湖北经视等媒体与本报联系,详细询问了“鬼娃儿”的相关情况。他们均表示将与本报联动,共同帮忙寻找孩子的家人。如果你认识或知晓孩子的身世,也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710-3531111提供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