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食品科技产业园腾空跃起
——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鸿忠来潜调研指示精神系列访谈之二 潜江新闻网讯 “今年7月到明年7月,这一财年,食品园税收将过6千万。”昨日,在食品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办公室,陈彪对记者笑得自信满满。 离省委书记李鸿忠来潜调研刚过一周,省领导在食品园视察的身影和鼓励话语还在这位年轻的董事长脑海回荡:“要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农业资源丰富、土肥水好的优势,通过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食品产业。” “鸿忠书记来,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陈彪讲述了一段与省委书记的“渊源”。2010年,在“楚商回归”的真诚呼唤下,时任湖北湖南商会会长的陈彪同其他几位湖北籍企业家一道,参加了首届楚商投资湖北行。“鸿忠书记提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传递出了湖北的重商文化,坚定了我们回归创业的信心。”2012年,陈彪与同伴回潜,大量前期调查与研究后,以鱼米之乡独特优势为支撑的食品产业立项我市“一区八园”。 随即,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运行的潜江食品科技产业诞生杨市办事处。“鸿忠书记希望我们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全产业链食品专业生产基地!”陈彪介绍,园区将着重打造“三大基地”,即以“潜江大豆”为原料生产保健品、饮品等为主的九缘公司为代表,打造植物蛋白生产基地;以正雄、马邦、多优多等公司为代表,依托“潜江传统卤味”打造中国卤制食品生产基地;依托好彩头公司带动更多企业入驻,以本地面粉、小麦等为原料生产糖果、烘培、饮料等产品,打造休闲食品生产基地。 目标远大,蓝图恢宏,而产业园将以何种发展思路实现这派大业?陈彪侃侃而谈。“我的第一个思路是,园区、社区、商区的发展模式。”他告诉记者:“当前,要迅速引进更多企业落户,形成产业聚集、人流聚焦,最终产生商区。第二个思路是,人、企、政共赢。对于万亩工业园来说,首先不能损害当地老百姓利益,把失地、拆迁农民变身工人甚至高管,招引和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其次就是为入园企业提供好的环境,招得来,留得住,筑起产业园良好口碑;此外要对当地政府负责,产生经济、社会等各种效益。第三个思路是形成创业源头、创新源头、创税源头。” 而作为创业、创新、创税源头的园区企业之一,九缘集团公司有幸得到了李鸿忠的亲临视察和指导,这让该公司董事长肖学俊无比兴奋。“我们正是冲着潜江的良好资源入驻园区,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在不断努力。”肖学俊向记者介绍,自2013年7月落户以来,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大豆独有的49.6%高蛋白含量和江汉平原丰富的农产品优势资源,投资兴建了植物蛋白产业基地,一要打造潜江大豆食品全产业链,把“潜江大豆”像“东北大米”一样塑造成国内名牌并向国际品牌进军;二是建设了20万亩GAP大豆规范种植基地,带动4.5万户农民致富;三是以自有的77项国家专利和新增的7项国家专利,生产同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绿色品种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各种植物蛋白产品;四是建立航空航天种植示验基地;五是建设“电商”运营中心,不仅将农产品种植基地、新型工业深加工、现代电商及规划建设的植物蛋白博物馆等形成特色板块经济,而且将之提升到现代文化高度,打造中小学现代产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潜江农业、工业、现代商务旅游新亮点。 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企业家们脑洞大开、雄心勃勃,地方政府将如何回应和支持? “要按照严实、提速的作风,落实鸿忠书记重要指示和工作要求,支持园区加快建设、产业做大做强。”自始至终,市委、市政府的表态、做法都是铿锵有力。各相关领导按照分工要求,该请专家的尽快请到专家,该提意见的尽快提出意见,该跑政策项目的尽快出去跑政策项目……贯彻落实李鸿忠来潜调研指示精神作为我市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已转化成了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而作为园区所在地的杨市办事处,正着力向“率先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核心区、转型升级样板区、产城一体示范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迈进。“我处将以思想大解放、建设大平台、培植大产业、推动大改造、形成大合唱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在打响食品产业集聚群上,紧盯‘千亿食品产业、百家食品名企’的终级目标,树立全国中部专业现代食品科技产业园典范。”办事处党委书记崔传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潜江日报记者 雷丰 实习生 康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