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关中刀客 于 2015-7-13 11:26 编辑
让位于分的“教育”何时能休?
众所周知,考试的分数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并不代表着一切,最多也只是在校规定课程学习能力的一种见证!可是,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在乎学生的考试分数,毕业季来临,考试的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一个人身处困境还能一如既往的帮助别人被视而不见,一个学生考上状元却能做到家喻户晓,没有人去关心一个学生可以做什么适合干什么,可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分数本无罪,分数却成了最酷祸首,为了分数,孩子们失去了什么? 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刻意拔高的分数,能给孩子们的人生增添多大的幸福。事实上,为了考试的分数,孩子们很苦,老师们也并不轻松,家长们更是殚精竭虑,社会各界沉迷于推波助澜,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生正与孩子们渐行渐远。更有甚者,所谓的分数还并不一定就是真正客观实在的分数,一篇在考试中占有重大比分的作文,在网上阅卷的老师眼里,往往是几十秒钟便有了一个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结论,临场发挥的不同,让诸多的不稳定的因素相继涌现。标准化的答案将一个个潜能生拒之门外,纸上谈兵的经验之谈将一个个极具创造的头脑扼杀在摇篮之中,市场化的办学思路将一个个学生逼向毕业即失业的穷途末路,远离生产劳动课堂教育教学让学生应试之外的能力山穷水尽,远离自然和社会的画地为牢让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但前移的掐尖把所谓的优秀生折腾的死去活来,标准的分数让原本相差无几的智能千差万别,一个个孩子在分数的雾霾下苟延残喘。执着于这些,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与幸福无缘。 有人说是要从油窝里捞孩子,也有人说再不改革人种都会退化,这些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危言耸听。学前小学化日益严重,提前开发智力和早熟的品种不断产生;小学课程不断被挤占,各种市场化的培训班层出不穷,儿童节沦为儿童劫;择校现象想屡禁不止,学生思想道德品行日益滑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励志的标语日渐血腥,掐尖的手段不断翻新,众多的学生沦为陪读;学非所愿却又心甘情愿,理想的工作遥遥无期。学海途中,怎生一个苦字了得?学为什么、为什么而学、该怎样去学,学生已经丧失了对问题最基本的逻辑思考,行尸走肉地徘徊于校园之中的三点一线,活生生地沦为了考试机器下的标准件,被动学习已成为学生无奈的选择。一方面学生主体发不了声出不了力,沦为应试奴仆;另一方面环境控制的影响在不断加强,掐尖的势态不断前移,社会越来越浮躁功利。学生在双重压迫之下,学生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唯分论下的教育尴尬了,老人跌倒了没人敢扶,有人身处困境很多人在一旁幸灾乐祸,大是大非面前却沉默寡言,环保意识日益薄弱,两极分化不断加剧,教育公平成为挑战,年度考核成为工作动力,一切的一切都为了分数,一切的一切都只有分数。德育的状况最为尴尬,标榜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到底在干了些什么?历经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等学段,涵盖德育、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体育艺术等等学科,贯穿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等环节,集中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等力量,通过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等阵地,始终摆脱不了德育让位于分数的尴尬。生活在分数的世界里,学生的生活活力日渐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