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晚报 记者 徐道发/文 汪泽栋 实习生 胡心怡/摄) 
汪家湾一栋待改造的危房 东西用久了需要换,房子住久了需要改造。可是下陆却有一些危房户遇到了难题,想改造危房,却办不了手续。
一对老夫妇的遗愿
在下陆陆家铺社区程上二大屋湾水塘边,有一栋老旧的一层楼小平房,因为历史久远,整个房屋已显出破败的气息,屋檐处铁皮防雨棚已经烂掉,耷拉在屋檐下,与周边的小洋楼挤在一起,这栋房子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这栋房子建于1983年,原主人是程胜华、谢有益夫妇。现在两位老人已先后去世了,房屋传承到女儿程萍和女婿喻洪山手中,老人的一个未了心愿也传承下来,就是要对这栋危房进行改造。
在喻洪山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房屋墙体已经多处开裂。喻洪山介绍,房屋是砖木结构的,已经做了危房鉴定,需要进行改造,但手续一直批不下来,无奈只能拖着,住在里面害怕哪一天会出问题。
根据铁山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办公室鉴定,该房屋地基呈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木结构腐烂和断裂,加上遭受白蚁危害,承载力明显不足,鉴定结论为C级(局部危险点)房屋,无修缮价值,建议在城市规划允许条件下整体拆除改造为宜。
在一张“建房申请”上,记者看到早在2012年两位老人就开始向政府申请改造房屋了。
陆家铺社区工作人员郭月来说,两位老人都80多岁,每天从老人门前经过时,老人都会问一下,因为申请一直批不下来,她都感觉自己无颜面对老人。现在,两位老人已经分别于2013年、2014年去世,手续还没办下来,一想起来她就满心愧疚。
很多危房还在住人
几十年的老房子成危房,改造却办不了手续的远不止程胜华夫妇一家。
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管委会城管办负责办理辖区内的危房改造。
龚平是2013年开始接手这项工作的。在他的工作记录中,来申请办理危房改造的居民,至少有20户因缺规划手续批不下来。在龚平的带领下,记者先后来到长乐山社区、陆家铺社区、卫王社区。
对这些危房改造申请户,龚平非常熟悉:陆家铺社区汪家湾王如吉的房子就在铜花南路马路边,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两层楼,已经破旧不堪,记者去的时候正好下雨,二楼屋檐在漏水,中间的木楼板已经烂坏了,因为没有规划手续,改造不了。
卫王社区赵罗湾,罗广连正站在二楼阳台上看雨。这也是一栋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因为地势低,一下雨就淹水,一楼不能住人,经鉴定为C级危房,他想改造抬升地基,区里已经批准了,但因为没有规划手续,被卡住了。
“如果不是办手续被卡住了,我的工作会轻松很多!”龚平说。
“规划手续”是道坎?
在黄石市规划局2011年出台的《黄石市自建住房危房改造规划管理程序》中,记者看到,申请户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可证明申请人身份的合法材料;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提供的C级以上(含C级)危房鉴定书;规划部门认可的规划审批手续;土地权属证明;危房所在地位置及相邻关系现状(地形图)。
据了解,考虑到辖区项目建设等因素,在相关部门审批之前,还要经过片区、区政府批准。
那么这些危房的改造手续为什么久久批不下来?龚平说,主要卡在没有规划手续上,因为这些危房基本都是几十年前建的,没有办规划手续,根据市里相关文件,危房改造必须要提供规划手续。
据介绍,规划部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下过通知,居民花几十块钱可以补办规划手续,但当时很多居民没有这个意识,只有少数人补办了规划手续。
明明是危房,却改造不了,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屋垮掉?龚平介绍,2014年下陆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出了一份文件,对低保户等特困群体,且只有一套住房的住房,经实地考察核实后,可以给予办理,但只能限于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对有拆迁的地域不能办理。
规划部门:没有收到危房户报告
市规划局办公室一高姓负责人表示,国家在危房改造这一块的政策十分严格,他们都是按照国家政策来的。1997年和1999年,规划部门对已经存在的居民自建房屋,开展了两次补救措施,当时很多人补办了规划手续,但对当时没有补办手续的该怎么处理,要到下陆规划分局了解。
随后,记者多次来到下陆规划分局。该局办公室姚主任告诉记者,危房改造必须要有危房鉴定,根据鉴定确定是修缮,还是拆除重建,规划部门要去现场勘查,整个程序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对于没有规划手续的,原则上不受理。
7月14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分局。局长张建新表示,为了避免与当地项目建设和开发有冲突,危房改造手续要先经过社区、片区(或街道)、区政府批准,经区级部门批准后,再加上土地证、危房鉴定等手续,只要资料齐备,他们都会受理,先去现场勘察,然后报市规划局审批,不会仅仅因为没有规划手续就卡住不办,居民本人也可以拿着材料直接来规划局申请。对没能通过审批的,他们也会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关于长乐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的没规划手续被卡住的事情,张建新称,这些危房户并没有上报到规划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