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761|回复: 1

听智者讲课,品侗族民俗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28

主题

28

帖子

4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8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7-15 19: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讯员 王昭颖2015年7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恩施实践队倾听了恩施民俗专家、芭蕉侗族乡老共产党员郑从本的为队员们带来关于侗族民俗的讲座。
指导老师杨朝清带领队员们开始了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队员们各抒己见。郭露露同学从经济、国家软实力和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可宇同学比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认为其主要差异在于人的参与。汪欣同学则在纵向上扩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追溯到“民族根中”。队员们讨论后,杨朝清老师以个人插秧经历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了总结,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队员们在思想碰撞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郑从本老师为队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70岁的老人,讲课依旧激情洋溢。芭蕉侗族乡的由来,从其名字的演变、五大姓氏的迁移及历史传,四个方面为队员们介绍了恩施芭蕉侗族乡的民俗文化,使队员们对芭蕉侗族乡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郑从本老师还介绍了该地区优秀的革命传统,芭蕉曾涌现出许多如陈光标等优秀的革命党员。最后,郑从本老师展示了恩施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戽儿山、洪严寺、石拱桥、贞节牌坊、风雨桥、古楠木树、唐家院子、塘湾三洞、古生物化石区、女儿寨和萨岁庙。老师不仅仅是将景点间简单的罗列出来,而是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起,建立起与恩施芭蕉侗族乡的文化桥梁,构建了完整的体系。
讲座中,队员们对己有疑问向老师请教。在教书育人的问题上,郑从本老师用41年教师生涯积累的丰富的基层经验,总结出“三不嫌”:一不嫌学生穷,二不嫌学生成绩不好,三不嫌学生不机灵。郑从本老师大胆创新,以游戏的方式教学,这对队员们有深远的启发,队员们都认真地记录。队员们还对侗族特有的鼓楼、风雨桥和花桥提出了疑问,郑从本老师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建筑的作用、别名等。在新农村建设方向,郑从本老师以自己作为村干部的切实经历,开广场舞之风、解决无水、电难题等,使队员们感受到其个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课堂结束,队员们仍意犹未尽,以热烈地掌声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