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5-7-17 14:48 编辑
采菱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襄阳公园内护城河里还有成片的菱角。到了夏天得知菱角成熟的消息,我哥和我就心里痒痒的,老惦记着公园里菱角,是不是被人钩走了?到了放学后,我哥就喊上我,我带着自己做的钩菱角的工具:细绳上面绑着弯好的铁丝。走到公园,走上河上的拱桥,我们就站在拱桥上钩菱角。菱角长在水中的蔓藤间,拉起一根蔓藤,就会看见许多的菱角。我哥就在那负责拉蔓藤,我一个一个的收菱角,不一会,就能到手二三十枚三角形的、黑不溜秋的菱角,收起来后,兄弟俩都很兴奋,就用罐头瓶带来的自来水洗干净,现场用牙咬开坚硬的外壳,吃几个后,剩余的带回家,让父母炒菜吃,也让父母分享我们劳动的快乐。 钓青蛙 以前,到烈士塔的路还是原生态的土路,路旁就是有名的南渠,还有檀溪大队农民种的庄稼。也是到了夏天的时候,那里会是青蛙的天堂。青蛙也不知为啥,一天到晚“呱呱呱呱”地叫唤个不停。我在上课的时候,老走神去想这些。放暑假后,我每天一般把规定的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就喊上我的同学,去烈士塔钓青蛙。我们事先用一根细线绑上棉花做钓青蛙的工具。傻傻的青蛙会以为棉花是可口的昆虫,一咬棉花,钓青蛙的人用力一提,青蛙就被钓到手了。每次出手,出不多能钓到一二十条青蛙,回家剥皮、洗净、下锅红烧,这些可怜的青蛙自然是我们的一盘美餐。 造句 75年左右,我在荆州街小学上学,那时候还叫遵义路小学,学校名称有着典型的政治背景。当时相邻的北街叫延安北街,南街叫延安南街,老百姓简称北街为延北街,南街为延南街。够疯狂的时代吧?有一次,我的语文杨老师布置了一道造句题:“渴望”,我造的句子是:“台湾人民多么渴望台湾统一、民族解放啊”,我记得马同学这次造句也造的好,杨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和马同学。多年后,我听四中的徐信老师说:杨老师已是80高龄的老奶奶了,其老伴已去世多年了。我想,应该约几个同学,去看看曾给我莫大鼓励的杨老师了。 集邮 82年左右的时候,枣阳县太平镇农民李某养殖土元获得成功,我在襄阳的一本杂志上读到信息,获悉李某每天要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封来信,家里差不多保存有几万封来信。我当时有集邮的爱好,心想李某的那几万封来信里,肯定有许多花花绿绿的珍惜的邮票。我求邮心切,就没跟父母打招呼,也是怕他们不让我去,只带了五块钱就直奔枣阳李某家去了。坐长途汽车晚上到的李某家,我说明了来历,李某也很热心接待了我,他媳妇给我做了面条吃。饭后,让我就拿了一个剪子,随便剪信件上的邮票,我一下子剪了一两千枚邮票,其中不乏鸡票、猴票等珍贵的邮票。当时,我身上带的钱也用完了,我就张口找李某借了五块钱,第二天回家的,回到家后,自然受到了父母的训斥,训斥完后,我迫不及待地用自来水泡邮票、晾晒,于是,我集邮册里又多了一百多种、2000多枚邮票。我父亲专门到邮局,把那借的五块钱汇给了李某。 文艺队 初中以前,我先后就读于鹿角门小学、遵义路小学等学校,现在,这些学校有的改名字了,有的改成中学了。在鹿角门小学上学的时间长些,学校离我家只有千把米远,上下学都很方便。三年级的时候,有幸被选进校文艺队,全称叫“毛泽东思想少年文艺宣传队”,排练的节目政治突出、动作生硬,艺术上差强人意,但是同学们都趋之若鹜,一可以培养文艺爱好,二是作为文艺队员,在同学中是值得羡慕的人。演出就在学校的操场里进行。学校的操场比较简陋,四百米的跑道,地下是土质的,跑道内杂草丛生。但演出的时候,全城空巷,连学校附近的居民都来看热闹。可惜我在文艺队只表演过一次节目,就转学到襄阳上学了。 红小兵 直到成人后,我才知道那年代少先队员叫红小兵,他们的升级版叫红卫兵,也许共青团员是红卫兵的升级版吧。我只加入过红小兵,到了升级红卫兵的年龄段,红卫兵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然,只有根红苗正、学习好、表现好的同学才能成为红小兵,当上红小兵后,左臂会带上一枚塑料做的上有红色“红小兵”的字样,字体可能是敬爱的毛主席所提,胸前带的是鲜艳的红领巾。当了红小兵的人,每天不知头昂的有多高,胸挺的有多直。当然,当了红小兵,也会促进这部分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