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5-7-19 18:17 编辑
杨家花园 1985年我参加工作后,单位就在北街的杨家花园里,后来才了解到杨家花园原是襄阳大财主杨吉禄的私家住宅。杨家花园有一千平米的规模,当时已无杨家后裔居住,原来的房舍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空余一颗当年杨家的硕大腊梅,还在冬日依然散发出沁人的暗香。只是当年的富豪不知影,流水无情不知处。进进出出的不再是胸带徽章的民国官员、军容整齐的军人、豪气冲天的财主、富家玲珑的小姐、厨子、佣人、更夫,而是当家做主的新主人。只叹无情的岁月,流逝走一代奢华。 过江 1970的时候,汉江一桥建设正如火如荼。当时,我才三四岁,属于懵懂的年龄。我老爸住在襄阳,我和我哥与老妈住在樊城。到了周六,一般要过江去老爸那,于是,坐船过江成了“必修课”。那时候,江面上停泊有许多没有动力的驳船,由其它船只拖拉,负责车辆、物资、人员的过江“摆渡”,每辆过江的车辆收一毛钱,每人收三分钱过江费。马车在当时也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混迹其间。在闸口,还设有专门的“马车站”,负责马车过夜,赶马车的人简单的食宿。过江的船只为了乘客的安全,在船沿都设有栏杆,也就是约五六分钟的时间就能过到河对岸。 运动会 进入四中后,每年都要在现体校的操场上开运动会,一年两次,一次两天,分为春、秋季运动会。有田径、铅球、手榴弹、跳高、跳远等项目,报名的吉吉备战,没报名的就给同学当啦啦队员。我先后参加过跳远、一百米跑等项目,但都没取得过好的名次。有的在某项目有运动优势的同学,能够连续几次在运动会上获得第一名,他们会被选拔进入体校学习,成为专业运动员。中学阶段的运动会成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干劲,增强体质的好方式。 鼓励 上篇提到遵义路小学的杨老师,是第一个给予我作文水平鼓励的老师。上高一后,我偏科,只喜欢语文、地理、历史等文科,记得数理化考试从没考及格过。语文老师蔡顺华是个刚从华师毕业的老师,年龄上只长我们四五岁,因此,镇不住我们这些以干部子弟为主的顽皮的学生。蔡老师尝试茶馆式语文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可以打闹,可以睡觉,但鼓励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蔡老师的尝试,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有一次,蔡老师布置了根据一段文言文改成故事。我和同学们都认真作文,结果有四、五名学生的优秀作文被蔡老师张贴在教室内,作为范文展示,蔡老师这一举动,对我是莫大的鼓舞,为后来终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后来的岁月里,蔡老师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演讲家,常年奔波于祖国各地,我也一直跟蔡老师有着联系。 旅游 1985年,我从四中高中毕业,八月份的时候,徐同学对我说,他已联系好了一个列车乘务员,可以不买票,去张家界旅游。我回家后征得父母同意,他们也想让我这个刚出校门的中学生到社会上锻炼锻炼。之前在七月份,我在襄阳市劳动服务公司做零工,挣了45元钱,徐同学带了50元钱,我们带上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那时候,张家界风景区还养在深闺刚被识,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张家界市还叫大庸市,景区还没得宾馆住。去后,我们平生第一次品尝到了湖南米粉的美味,游览了天子山、黄石寨等景点,深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湘人的淳朴。当晚,徐同学住进一晚两元的帐篷,我舍不得花两元钱,因为这四十五元是我在做零工时,一块两块的才挣到的。我带了一个浴巾,晚上就用风油精涂抹了全身,用浴巾裹着身子,在地上睡了一夜。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又游览了宜昌葛洲坝、三游洞、当阳长坂坡、关公蒙难处等地。两个人98元出游了一周,算是“穷游”的鼻祖吧? 去石桥 我初中结识的笔友王生,上高中时,两人一直通信,相互鼓励学习。王生在湖北邮电技校毕业后,分配在襄州石桥邮电所实习,多次力邀我们去玩。在87年的一个周末,我约了两个同学,一起乘车前往石桥他哪里玩。经过两个小时乡村公路的风尘仆仆奔波,到达了石桥。石桥镇地处豫鄂两省边界的襄北腹地,水利灌溉项目丹渠从境内经过,灌溉着这篇沃土。王生下厨亲自为我们炒了几个家常菜,同学们在推杯换盏中,诉说着分别后的景况,开始谈女朋友的际遇,和生活中的趣事。大家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青年,对未来的日子都充满着憧憬。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五点多,已无回城班车,我们几个只好搭乘了一辆卡车回了城。三十几年不知不觉过去了,石桥也通了高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生后来辞职当了老总,家缠万贯,已无当年邮电人的影子。我还是老样子,只是人沉稳了许多,头上鬓角处已早生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