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47|回复: 0

[吴风楚韵] 看女的屙尿生挑虫奈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5-7-19 2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挑虫奈:眼睛麦粒肿           
          民间有传:看异性解手,眼睛生挑虫奈。
          眼部如留有疤痕,称为“疤眼奈”“欠眼奈”“拉眼奈”“虾奈”。
















偷针,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也即针眼。《证治准绳·杂病》:“祝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

针眼,针眼之名出《诸病源候.目病诸候.针眼候》。又名偷针、土疳、土疡。相当于西医所指的麦粒肿。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

眼科常见病麦粒肿,民间俗称“偷针”、“偷针眼”。如:“甬俗称眼睑病赤肿,谓之偷针。”(《甬言稽诂·释疾病》)
   
    以前,医学常识尚未普及时,人们大都不知道偷针眼多由病菌感染而引起。迷信的说法是,长偷针眼是因为偷了别人家的针,或者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
   
    有人写文章回忆道:小时候姥姥带他去公园,偶尔撞见公园角落里正在亲热的情侣,姥姥就会告诫说:“不许看,这种事小孩子不能看的!看了要生偷针眼的!”
   
    那么,麦粒肿怎么会被叫作“偷针”、“偷针眼”的呢?
   
    据专家考证,“偷针”两字的本来面目应该是“疹”。“疹”,音dou,本义是“眼屎”。《说文》:“疹,目蔽垢也。”朱骏声《通训》解释说:“疹,苏俗谓之眼眵。”章炳麟《新方言》曰:“今浙西谓目眦生疮曰针,音如偷。”陈训正《甬谚名谓籀记》曰:“今俗称目疾之一种曰偷针。即疹之讹。”明确指出“偷针”为“疹”之误。
   
    又,民国《定海县志》曰:“今俗谓目疾之因泪管肿塞者曰睛,讹作偷针。”
   
    “偷针”常被说成“偷针眼”,《松江方言志》记为“偷籽眼”(吴语区有的地方记为偷子眼、偷猪眼、偷眵眼、透子眼等)。

疤疤欠欠:指不平整


痖叠(记音词,来历不明):发誓、赌咒。
          哪个做堵个事,妈凯姆妈痖叠!
          叠啵?痖叠。
打冷顿:  吃零食。
打尖、过早、过中、过夜(牙音):
          早餐叫过早,吃早饭。
          早中、中晚两正餐之间,吃点心什么的叫“打尖”或“过中”。
          午餐叫吃中饭。正中时,个别地方叫茶末时。
          晚餐叫过夜,吃夜饭。
          骂人吃饭叫肿颈、肿肚子、肿蛾奈。
          骂人睡觉叫摊尸。
打八字楼(记音):侧空翻。
好狠:    指厉害。
          你变态好狠。
冒玩到板:没玩出名堂。
赶伴奈:  扎堆。
          赶伴奈玩、吃饭赶伴奈、钱赶伴奈(钱生钱)。
好吃不论猪娘肉:饥不择食。
耳不听,肚(或心)不烦:与眼不见为净意近。
新盖的茅厕三天香:讽人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