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920|回复: 1

恩施利川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0

1万

主题

13万

帖子

15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0037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7-21 1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气预报后天有雨,今天必须完成除草,明天务必结束追肥。”7日,在利川市南坪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理事长陈勇指着连片的菜地,敦促着“工人”加快进度。

  顺着陈勇所指方向,36名“工人”一字排开,挥动着锄头起垄除草。

  在利川,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正方兴未艾。

  “转”出46万亩“菜园子”

  齐岳山腰的天上坪村平均海拔1600米,是全市蔬菜产业五大板块之一。早先,在这里零星种植的高山甘蓝、白萝卜、大白菜是周边大城市的畅销产品。

  2000年,供销系统改制后,陈勇便在齐岳山试种10亩白萝卜,产品供不应求。到2006年,陈勇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年收入超400万元。陈勇的示范让这里迅速掀起了一场“转地”热潮。

  2007年,陈勇顺势成立了南坪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基地面积稳定在4600亩,流转土地入社的社员达386户,解决100多名村民就业。

 近十年来,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撑下,蔬菜这一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市龙头企业达21家,专业合作社160个,种植面积46万亩,蔬菜产业已成长为该市传统农业中的优势产业。

  稻田变茶园,“稻草”变“银元”

  位于齐岳山脚的柏杨坝镇友好、龙凤片区,终年云雾环绕、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村民们过去常年种植水稻、玉米,人均纯收入不足三千元,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

  2012年,陈孟秋毕业返乡,准备当一名地地道道的茶农,她的想法,将使这里的一切发生改变。

  “跑东家、走西家,一家一户地谈判,最终流转了1000土地建茶园。”陈孟秋说。2013年7月,陈孟秋的利川市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被流转土地的村民,大部分到茶园务工。

  当年,春欣合作社在周边几个村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起了以优质红茶为主的茶园,并一举成为市金利茶叶公司的红茶专供基地,形成了茶产业产、供、销的完整链条。去冬,在陈孟秋的带动下,柏杨坝全镇又发展新茶园2340亩。

今春,合作社首批新茶被茶企抢购一空。

  看到茶叶变成了钱,茶农更加坚定,一个以茶产业为支撑的美丽新村正连片兴起。

  要抛荒了?“土豪”接盘

  “自己种没精力,抛荒又可惜,还好村里引来了弘茂家庭农场,让我们不种也受益。”汪营镇石庙子村村民陈忠银说。2014年,因家里肉牛养殖和销售生意火爆,陈忠银就为种地的事苦恼。

  去年,退伍军人牟恒宇计划发展药材种植,便找到村支书吴祥国,两人一拍即合。2014年3月,牟恒宇在石庙子、天上坪等村流转土地1600余亩,注册成立弘茂家庭农场,专营大黄、玄参、百合等中药材的规模种植。陈忠银的苦恼就此迎刃而解,闲置的十余亩土地流转给弘茂家庭农场。

  今年,已有不少村民前往农场参观考查,表示出对大黄种植的浓厚兴趣。“我村有种植大黄的历史,只是因为生长周期长,村民积极性不高,农场将为全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现成的经验。”吴祥国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58家家庭农场。

一个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逐渐在利川成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