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名:罗田县
纺织产业集群:湖北日报讯(记者星星、通讯员张朝珍、唐厚成)2015年7月11日,罗田纺织产业园开园,云锦纺织、盛兴纺织、邦鑫纺织、天丝纺织、小满纺织、集诚织造等6个纺织项目集中开工。
据介绍,罗田纺织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安置就业人员4000余人。 板栗加工产业集群:近年来,罗田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科技致富工程,以此带动罗田板栗在初级加工的水平上进一步提升,使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全县兴办了大小100多家板栗食品小型加工厂,近年相继引进山东“绿润”、辽宁“君澳”等企业的深加工技术,板栗年系列收入达5亿余元。 金银花加工产业集群: 湖北日报讯 14日,罗田县宏源药业有限公司员工在加紧生产上海和广东等省市急需的金银花露饮料。该县大力发展金银花加工企业. | 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1、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200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7万亩,总产量2.9万吨,总产值近3亿元,其中年产量过2000吨的有茯苓和天麻,年产量过100吨以上的有苍术、当归、桔梗、菊花、丹参、葛根等10个品种。2010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已增加至8.5万亩。同时我县中药材生产已经形成区域特色,不同主栽品种突出,主导产业明显。九资河茯苓核心基地3000亩;官家山当归生产基地150亩;罗家畈村的天麻生产基地500亩;青苔关苍术基地400亩;严家坳的金银花示范基地500亩;平湖七里冲中药材综合示范基地500亩;上冲大湾等村金银花、柴胡基地200亩;胜利陈家山苍术基地350亩;大崎以卢家山为中心的贡菊示范基地3000亩。全县涌现了一大批药材种植大户和药材专业村,基本上每个乡镇都种植有药材,群众种植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生产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加工体系已经建立。目前,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有七家(如湖北食为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宏源药业、惠涛药业等)年加工量 吨,产值超过2亿元,中药材加工效益不断提高,产品销路日趋看好,全县中药材产业呈稳定快速发展态势。 3.中药材产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在中药材产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推行订单生产,建立以销定产的产销体系,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中药材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药农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药农经纪人、以及药材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和配套的技术服务,构建中药材信息及技术网络平台,为中药材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逐步形成了中药材生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格局。据调查,全县拥有药材加工企业7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协会)12家,药农经纪人1000余人,常年参与中药材技术指导的人员达200人。 4.优势品牌的打造已初见成效。我县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且优势资源突出,近年来,罗田县委、政府积极打造中药材优势品牌,提升中药材产业地位,既九资河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湖北省知名品牌后,又积极打造罗田地道药材如苍术、桔梗、葛根等优势资源的品牌。正在积极申报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