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周曼茹 实习生 欧阳也讷 文/摄)昨日上午10点,茗山中学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活动。七旬老人彭文达为该校44名优秀毕业生进行捐助,而这样的一幕在这里已经是第四次上演。
熊玉是茗山中学的一名学生,家住茗山乡玫瑰园基地附近,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在家务农。这次中考她以494分的成绩成功被大冶一中录取。“自己非常开心能够获得彭文达爷爷给予的奖学金,未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
石风雨是一名美术生,此次中考艺术成绩在大冶一中排名三十多名,被大冶一中录取。她的父亲石春林告诉记者,“彭老爷子的这种捐助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他的这种义举非常值得大家尊敬爱戴”。
“这些捐助的钱都是我儿子的,是我儿子发起的这个活动。” 彭文达介绍,他的儿子彭子俊曾经是茗山中学的一名学生,学业优异。苦于当时家境窘迫,父母以务农为生,而家中有4个孩子,这让排行老三的他未能圆上大学梦。
1998年,彭子俊选择自主创业,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创立了保力高无机材料有限公司。20多年的打拼,郭子俊现在小有成就。自2007年起,他就和朋友开始了捐资助学,每年要资助8到10个学生,从未间断。
如今,为了回馈家乡、报答母校,不让家乡的孩子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彭子俊自2011年起开启了对茗山中学优秀毕业生的资助活动。由于业务繁忙,彭子俊很少回到家乡,所以一直是由家中的老父亲代为捐款。
“希望孩子们能够有出息,将来能继续回馈母校回馈家乡。”采访中,彭文华也对记者说,只要儿子的工厂经营得好,茗山中学的孩子们努力学习,他们就会把这样的爱心行动坚持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