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350|回复: 1

[美图赏析]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斧头湖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258

主题

1269

帖子

191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912
QQ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5-7-30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咸宁旅游资讯 于 2015-7-30 11:14 编辑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四大湖,地处鄂东南北部嘉鱼县、咸宁市咸安区、武汉市江夏区三县市之间,近年来获选为“湖北十大最美湖泊”。斧头湖畔物产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油、鱼、蔬菜生产基地,被水利部确立为全国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斧头湖对我来说,是一种痛并快乐的记忆。可以说,斧头湖养活了我,我是吃了斧头湖的藕长大的。
20世纪70年代,农民为了替国家分担忧愁,将生产的粮食上交国家。粮食不够,常常用一些野生物品来补充,最好的食材要算湖里的藕了,村子周边大小藕塘里的藕已被身强力壮的人挖尽了,听说斧头湖里有大面积的湖藕可挖,于是村里人商议去斧头湖挖藕。其实,我的村子,与斧头湖相隔四十多里地,因为跨县,到外县的地盘挖藕,那时根本不知道人家准不准挖,只当是去偷着挖。


寒冷季节,人们约定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挖藕的工具,还要带上午饭。我跟在大人后面,乘着天上的星星还有些微亮,顶着寒风,过了金水河,大约走过三十几里路,来到一大片白茫茫的湖边沼泽地(据大人们说是斧头湖),天都还没有亮。人们脱下棉袄,挽起裤脚和袖子,赤着脚片下到泥塘里,开始查看地形,选择有藕的地方,然后下锹挖塘,从藕塘里挖出藕。到了太阳落土时分,用绳索分两捆捆扎好整藕,用扁担挑着,摸着夜路,摇摇摆摆地挑回家去。


那些藕,常常可以当做主粮吃,生吃是常有的事,熟吃可以煮、可以蒸、可以打成粉子“划糊”吃。整整有几年时光,都是这样过来的。


那时起,“斧头湖”这三个字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忘了斧头湖,我是吃了斧头湖的藕才长大的!但是我不知道,拿什么才能感恩斧头湖。


对斧头湖算是有缘。儿时常去斧头湖挖藕,但对斧头湖的印象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记忆。后来,我在斧头湖畔、金水河边的官垱、金水一带工作,背后就是斧头湖的湾汊黄沙湾。在斧头湖畔工作,才对斧头湖的冰山一角有了感知。

1_副本.jpg


原来,斧头湖很大很大,东北为武汉市江夏区,东南为咸宁市咸安区,西为嘉鱼县潘家湾镇、渡普镇。

斧头湖西北岸的黄沙湾,三面是滩,一面是湖。东与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的庆丰、永平两个村及新河渔业队毗连,南隔围堤外便是斧头湖大湖,西接渡普镇的东湖村,北连潘家湾镇的官垱村。听当地人说,这一带经常有水怪出没,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在斧头湖操练水军,忽地一阵黑风,湖面上翻起几丈高的浪头,将水寨船只弄得七上八下的翻滚,许多将士落入湖中。杨幺从腰包里抓起一把神沙,对准黑风撒将过去,只见金光一闪,风平浪尽了,湖面上长出了金黄金黄的沙滩。从此,杨幺的水军就在这个湖湾子里安营扎寨。后人将这个湾子叫“黄沙湾”。

黄沙湾湖面呈团形,湖底平坦,没有湖汊。20世纪60年代中期,嘉鱼、武昌、咸宁、蒲圻四县渔民代表大会决定,在斧头湖建立养鱼基地,开始围筑黄沙湾,养殖鱼种投放大湖,正式成立斧头湖养殖场。

那时候,我们隔三差五就要到黄沙湾去,不为别的,就为吃斧头湖的鱼。吃了斧头湖的鱼,才知道嘉鱼的湖鱼清新亮丽,圆润鲜活。一边吃鱼,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渔民们讲着斧头湖的故事。相传杨幺有一把宣花大金斧,九九八十一斤,用此斧打了许多胜仗。后来被官兵围在这个大湖里,要杨幺交出斧头就留一条活命。杨幺于是站在船头仰天大笑,抬手将斧头丢进了湖里。霎时,湖面长出了一座山,远远望去就像插在湖里的斧头,后人把这座山取名斧头山,山下的湖遂称之为斧头湖。

斧头湖的传奇故事,更增添了我对斧头湖的神往。

之后,每到斧头湖去,总会关切斧头湖的人和事。斧头湖犹如自己年迈的外公,自小就听惯了它的故事,心里总是放不下,自然要去打听它的欢乐与痛苦。时时不忘,再吃斧头湖的藕!

2_副本.jpg


于是乎,斧头湖越是神秘,我越想探个究竟。当我打开斧头湖尘封的册页,进入斧头湖,犹如进入到一座宫殿,我却很难从斧头湖里走出来了。

中国的湖泊,大都具有浓厚的远古时期的历史地理文化色彩。斧头湖更是如此。

据史料记载,斧头湖、西梁湖与梁子湖原来同属一湖,古时与长江相连,为古云梦泽。宋初江洲淤积,长江北徙,形成多个湖泊。梁子湖成为东西两湖,以东仍称梁子湖,以西称为西梁子湖(简称西梁湖)。长江古道形成金水河,西梁湖在嘉鱼渡普镇烟墩岭又分为东、西两湖,东边一湖因湖形如斧,又因湖的北岸江夏区法泗镇有一小山叫斧头山,遂名斧头湖;西边一湖仍名西梁湖。

斧头湖是既是荆楚文化的千年见证者,又是鄂东南地域文化的一部厚重典籍,吞吐万象,吸纳古今。

东汉时期,浩瀚的斧头湖成为吴蜀联盟屯兵操练之地,东吴大将周瑜、陆逊、吕岱等兵马钢盔铁甲,纵横驰骋。南宋末年,杨幺洞庭起兵,帅兵在此地操练水兵,智斗官兵,勇战斧头湖;岳家军囤聚两湖,养精蓄锐,金戈铁马,豪气冲天。斧头山巅寺庙的钟声空旷而洪荒,带着人们一次次走进那悠远的画面;斧头湖的水,饱蘸着先烈们保家卫国的鲜血,化作彩虹气贯长虹!

斧头湖东岸的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晚唐五代至元明时期的湖泗瓷窑址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业堆积百余处。湖泗瓷窑址群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窑址中实不多见。不难想象,斧头湖畔的先民们是怎样的勤劳而智慧!

斧头湖南岸的咸宁,素有“千桥之乡”的美誉,古老的廊桥、石拱桥、石梁桥多不胜数,大都为百年古桥。最为独特的是古代廊桥,有明代修建的桃坪桥、高升桥、白沙桥、刘家桥,清代修建的白泉桥、万寿桥。仅以“桥”命名的地名就有贺胜桥、官埠桥、汀泗桥、高桥、双鹤桥。古老的石拱桥、石梁桥、矩形梁板面桥、工型梁微弯板桥、扁壳拱桥、双曲拱桥,建筑风格鬼斧神工,形状各异。

斧头湖不仅是一个地理学家,它满载着荆楚山川河貌的奇观,展览给人们;它又是一个历史学家,将五千年荆楚文明展现给人们;它更是一个艺术家,用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创造着出荆楚文化的壮丽画卷和长篇巨著!


从遥远的斧头湖走出来,不知今夕何夕。斧头湖畔的风情万种,不能不让人钟情!

3_副本.jpg

斧头湖物产丰富,水质清纯,水草丰茂,湖面浩瀚,真是湖阔凭鱼跃。千百年前,鄂东南地域的先民们,选择了水路发达的斧头湖,大都伴湖而居,过着舟楫相伴、渔歌声声的生活。沿湖各岸,大大小小的渔业组织、渔港、渔场、渔码头遍布四周。渔民们,在湖里炼就了捕鱼绝技,常常在大湖里摆上迷魂阵,将湖里的鱼“请君入瓮”,那捕鱼场面简直不亚于战场,尤为壮观!

斧头湖是鸟的家乡。冬季斧头湖捕鱼,水通过金水河流入长江,湖水浅滩,大片大片的湿地吸引了候鸟,秋来春去,年年岁岁,飞去又飞回。在嘉鱼县渡普镇大路村,白天鹅、野鸭、鸬鹚铺天盖地,时而一群大雁展翅飞过头顶,时而一群鸬鹚在水面划过,时而在水中嬉戏、觅食。湖面、湖岸、空中鸟声一片。

亲近斧头湖,我最喜欢站在岸上静静地观看在湖里捕鱼的渔民,他们各种各样的绝技捕得的青、草、鲤、鳜、鲫、黄颡、鲶鱼,格外鲜嫩,活蹦乱跳,从那脸上的笑容我们看到了渔民们最朴素最诚实的情怀!

而斧头湖赐予人类更多的是莲藕,那画面简直令人震撼。隆冬的清晨,天蒙蒙亮,朦胧中,成群结队的挖藕人,撑着竹竿划动渔船的身影在枯黄的荷梗中若隐若现。他们划着小船,趁着光亮,驶入了荷塘深处,开始了一天的挖藕。这些挖藕人有时一来就200多人。直到天快黑了,才划着渔船将藕运上岸。斧头湖,犹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生生世世养育着人类,她那泥土里上生长出来的藕,到底养育了多少生命?

要说斧头湖对人类的恩赐,可以说恩比天高。斧头湖的东、南、北三面多丘陵,湖岸曲折,西面为冲击平原,湖岸亦较平直。流域面积千余平方公里,湖面200多平方公里,径流汇入量大,湖水水位高达20多米。湖水浸润了这片沃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垦殖农田,使之成为湖北的鱼米之乡。

斧头湖西岸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脉贯通,孕育了嘉鱼县以潘家湾镇为中心的几十万亩蔬菜基地,年产无公害新鲜蔬菜近百万吨,使嘉鱼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斧头湖丰富的水资源,在嘉鱼县渡普镇形成了几万亩连片精养鱼池和围栏养殖基地,鲜鱼年产量达到万余吨,又使嘉鱼成为全国闻名的水产大县。

斧头湖孕育了嘉鱼县渡普镇这个龙舟之乡。渡普镇,始建于清末民初,始称头埠口、豆腐口,后因此处水上交通发达,属古渡口,取“普渡众生”之义,而改名为“渡普口”,为嘉鱼、赤壁、咸安、江夏四县市区水上交汇处。渡普镇东临斧头湖,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湖乡的人们划龙舟,就成了每年盛大的乡风民俗活动。那种龙舟竞渡争上游、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精神实实在在让人奋发昂扬!湖畔的能工巧匠们精工细雕做龙舟,完工了下湖,渔民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簇拥着龙舟划向湖中,热闹非凡。小小龙舟划出斧头湖,上从武汉,下至上海,在众多的国内外比赛中尽展风流!

斧头湖的风情如诗,更如画。

盛夏,行走在斧头湖畔的嘉鱼县渡普镇十家棚、大兴、三洲,犹如行走在画中——芙蓉国里尽朝晖。

4_副本.jpg


放眼望去,百余平方公里的斧头湖,远处是上有蓝天白云,下有茫茫湖水,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近处是满眼荷花连天碧,铺天盖地的翠绿翠绿的荷叶间,一支支粉色的芙蕖,脱颖而出,引颈含首;采莲的美女们,摘下一片荷叶举在头上当伞,划着小舟,穿插在荷叶中间,更是一幅沁人心脾的图画!

宽阔的马路一直修到了湖边,湖汊的地方停泊着机帆船、渔船,马路两旁,渔民们开启了真正的渔家乐:湖水煮湖鱼,剥下一盘莲子米,小炒一盘菱角菜,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湖上品鱼,泛舟赏湖,绝对要用“放浪”二字。斧头湖的浩瀚,简直令人惊奇。落日晚霞的斧头湖,恬静,祥和,温蕴。湖面,野鸭戏水,鸬鹚点头;湖中,竹网迷阵,渔舟唱晚;空中,大雁成行,候鸟往返;岸边,农舍炊烟,采藕繁忙……若是李白诗仙到此,纵使斗酒不醉也会不饮自醉;欧阳修君到此也会惊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斧头湖也!

一直以来,对斧头湖的认识,仅仅是井底观天,一直没能走进斧头湖的深处。感恩斧头湖,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定要走遍她的每个角落,仔仔细细地欣赏她的每一寸肌肤:那水,那荷,那莲,那草木,那鱼鸟,那渔舟,那千年廊桥、那古渡飞流……


作者:也夫、赵也夫,原名赵林,鄂南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文学月刊》签约作家,文艺季刊《南嘉文艺》特邀编辑。





咸宁旅游资讯网-香城泉都,浪漫咸宁欢迎您!http://www.txianning.com/news-5944.d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5-10-12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