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747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黄石日报 记者 纪明 通讯员 张金才 卢建良)今年来,灵乡镇通过盘活、引进、挖掘现有资源,破解资金困局,细化目标,狠抓落实,充分发挥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的机遇与优势,着力做好生态优化、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文章,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半年,灵乡镇共完成合同引资2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94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个,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均实现“双过半”,项目进展均达到60%以上;生产总值完成98.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4亿元。
工业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服务业、农业经济数据较去年稳步上升,三产经济进一步优化,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上半年完成产值近10亿元,新的产业支撑逐步形成。
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活力
19日的湖北正信不锈钢制品公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忙碌。本地和外地大中型车辆停在该厂停车场上,等着装货。
48岁的张海是该厂发货员,点数、安排品种、安排人员装车,在张海的安排下,或用人工或用叉车将不锈钢产品装进运输车辆。像这样按部就班的工作,张海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周,还不见有停下来的时间。
该公司董事长周国庆一边忙着打电话指挥下单生产,一边告诉记者,每天要出500多单产品,产销呈现两旺势头。
这是灵乡镇不锈钢产业发展中,一个企业生产、销售的缩影。
灵乡的不锈钢产业起步于2008年。大力实施产业转型的灵乡,引进做环保、深加工的不锈钢老板周国庆落户灵城工业园,开始了不锈钢的发展。
很快,灵乡镇不锈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闵荣川创办“荣成不锈钢”,柯爱华创办“金盾门业”……截至目前,灵乡境内不锈钢企业已发展至14家,其中11家餐厨具制品、建材厂,3家配套的模具厂,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总产值突破6亿。灵乡的不锈钢产业集群初露锋芒:在全国不锈钢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此基础上,灵乡镇成立不锈钢行业协会,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继续壮大不锈钢产业,通过各类政策优惠,鼓励和支持不锈钢企业的发展、扩展,激励各地不锈钢企业老板来投资办厂,逐步形成一个“百亿”产业。
灵乡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武汉重冶问题。重冶在灵乡投资30多个亿,是产业优势。在市领导多次亲历亲为下,重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倾力将其打造成“百亿”企业,为建成“全省工业强镇”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灵乡围绕“巩固老工业、开辟新战场”的理念,盘活存量、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思路,盘活华灵集团,通过管理增产、减员增效,实现扭亏为盈。发掘非金属,利用该镇已探明的石膏、石灰石、珍珠岩等非金属达数亿吨的储藏,成立非金属开发公司,通过深加工,构筑可持续的发展平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效益倍增计划。
灵乡还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大王山省级森林公园、梅红山风景区、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等旅游资源,全面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形成先进模具制造业、现代旅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格局。
项目建设打造发展动力
坚持“工业大镇”原则,灵乡镇把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做好跑项争资、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
在项目建设上,灵乡镇结合办证月活动,打响“大战三个月”攻坚战,充实专班力量,加强与部门单位对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新注册重点项目3个,其中重大项目1各,新开工重点项目1个,完成合同引资20.6亿元。
盘活存量取得新进展。拆除老灵成和老聚源钢铁厂,腾地260亩,落户3个不锈钢项目、佳恒模具二期,都即将开工建设。
灵乡镇有规模以上企业53家,正常生产42家。通过深入开展“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活动,已解决企业问题23个,其中重点问题8个,企业办证、融资、落户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已有6家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与此同时,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荣成不锈钢等7家土地证招拍挂已网上公示,明宏模具等6家企业续贷问题已解决,格尔电器等12家企业小额贷款已落实,怡丰模具等4家企业土地、房产两证完成分割。
在生态项目上,灵乡镇倾力打造“两个4A”生态旅游景区。支持总投资40多亿元的少林寺下院法华寺建设,打造宗教旅游4A景区;引进资金开发大王山省级森林公园,打造原生态旅游4A景区。
下一步,灵乡镇加紧跟踪洽谈,督促协调项目资金到账,尽快启动法华寺、大王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推进17家不锈钢制造企业扩能生产,实现抱团发展、规模发展。
与此同时,灵乡在支持建设毛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依托黄石市被列为首批13个光伏太阳能城市的契机,引进投资10.8亿的武汉日新光伏太阳能项目和投资12.8亿元的楚多娇光伏太阳能,落户毛铺库区,促进灵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灵乡还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农副产品深加工品牌。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谈桥豆豉、枫桥油茶等本地知名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加速楚多娇农业发展公司等生态农业项目发展,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品牌。
优化生态保障发展持续力
近年来,灵乡镇对63家选厂、87家小选矿及所有碎石厂全部进行拆除,并制度日常巡查机制,加强管理,杜绝“五小”企业的死灰复燃;启动灵成工业园生态园区建设工程,园区日盛等重点企业完成生产环保除尘处理;启动灵成工业园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基本完成管网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年底将开始工程建设。
灵乡镇还以管罚并举的强制措施规范建筑工地和街面抛洒,以铁面无私的坚决态度落实企业一切环评整改措施,以终身追究制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灵乡镇的经济发展方式正以“生态立镇”为目标进行一场变革。
“‘生态立镇’就是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现实“两手抓”。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建设,结束过去那种“先污染再治理”发展的模式。”灵城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灵乡镇党委书记袁致力说,生态建设并不是停止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生态的发展,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推动灵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立镇”,规划先行。灵乡镇设立“生态红线”,制定“全域生态化”、“立体式生态化”生态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设生态灵乡。
如今,不论是灵乡镇区、灵成工业园,还是广大的农村,都依照生态的要求来建设、谋发展。
今年上半年,按“五边三化”的要求,灵乡镇投入500万元,重点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尾砂池、碎石厂、开山塘口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复垦面积近200亩;栽种绿化树、果树等近30万株,完成绿化荒山、四旁植树7443亩。全面加强了对农村污染防治力度,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如今,“建设生态新灵乡,打造生态秀美花园之镇”已成为灵乡干群的共识。今年,该镇的“一万亩楠竹基地、一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一万亩林果基地、一万亩油茶基地”等“四个一万”建设,共计完成实现完成6000亩,从而为灵乡镇“生态宝库”和“生态心脏”建设与维护奠定殷实的基础。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柯友海强调,宁可放缓发展速度,决不让环评不过关的企业进驻园区;宁可减税减财,也要坚决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这“两个宁可”,彰显了灵乡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心。
改善民生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春节,大学生村官汪学东种植的1800余斤干花菇上市,不但吸引了周边乡镇群众的抢购,而且通过电商网络引来了外地商人的收购。
请来技术专家培训,协调信用贷款,汪学东的成功离不开灵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汪学东成立灵祥花菇种植合作社,注册“灵祥牌”花菇,带动该镇6个村及周边镇30多户家庭种植花菇,汪学东们的花菇种植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三农”经济,通过提供资金帮助和各种政策的优惠,鼓励各村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办厂、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发展特色经济。上半年全镇新增农民合作社2家,其中家庭农场1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发展。
该镇还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及服务管理,土地流转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灭了弃耕抛荒,实现种满种足。
谈桥千张、毛铺苦荞酒,谈桥豆豉、灵香惜玉茶、灵乡原醋和枫桥茶油,如今的灵乡农副产品加工业,正以百舸争流之态,带动该镇其他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上半年,灵乡镇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他们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1300名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5600元。
在发展“三农”经济的同时,灵乡镇还通过“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安全饮水全覆盖、公共交通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
今年来,该镇共完成3条线路,1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车,惠及群众2万多人;完成18座水库、30口山塘的水利体制设施改革工作;实施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完成2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23个村(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农资超市、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幼儿园等社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
盘活现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六次产业”,如三驾马车全面拉动灵乡镇域经济发展,成为灵乡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