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荆门市2015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按照方案,我市将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源头监管、饮用水安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在农产品种养环节,设立农业污染监测点,对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测,逐步实行综合治理。加强对农药兽药、肥料、激素等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肥料、添加剂、激素等和超标准、超范围不按安全间隔期使用农(兽)药的行为。在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在餐饮行业全面推行禁用散装食用油,启动豆制品放心工程,全面提升豆制品安全水平;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黑窝点”“黑作坊”。推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餐饮行业全面推行禁用散装食用油工作,严厉打击销售、储藏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畜、禽肉及制品和非法入境肉类产品的违法行为,以及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在流通环节,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推进肉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和奶制品等婴幼儿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原因可查明、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制度。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今年要完成30%以上的食品安全乡镇(街道)创建达标,到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选择1-2个县市开展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推行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创建3条省级餐饮服务示范街和30个餐饮示范单位,在全市打造160家透明厨房。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食品生产经营“黑名单”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