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7
上尉
  
- 积分
- 585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水晶苑 于 2015-8-4 21:16 编辑
血铸的忠诚(一) 瞿景航
我的老父亲瞿南冕,生于1930年7月,出身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寒,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家里上几代人没有进过学堂的门,到了父亲这一辈,受到辛亥革命老先生瞿赢的影响,瞿赢老先生是黎元洪总统的秘书,在家乡兴办教育,在瞿姓族中培养读书人。父亲得益于老先生的帮助,进入了私塾读书。
其实,父亲每年要向私塾先生交粮食作学费的,祖父、祖母日夜勤劳苦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血汗付出仍然是杯水车薪,由于父亲读书聪慧,刻苦认真,幸而得到族人的微薄资助。可是,这个铁的事实,铸就了父亲坎坷的人生道路………
1947年的下半年,通过乡试,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浠水县简易师范,简师就创办在浠水县清泉寺里,现在是闻一多纪念馆所在地。
当时的简易师范,是国民党政府公立的,只是供应学生一点米,免收学费,但是要自带柴火费。因为贫穷,父亲和其他两位同学住在一个破祠堂里,每天放学后三人一块拾柴火、做饭,以此来节省费用。三人中父亲最穷,他只有一套破棉布衣服,每次都要穿满一周,等到周末步行七十华里回到家后才得换洗。
父亲的这两位同学仍健在,官至正处级,但愿父亲的这两位要好的同学和父亲一样,长命百岁。父亲的另一位同学官至湖北省副省长,但是,即便在艰难困苦的时候,父亲也没有求过他照顾,父亲常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九四九年农历十二月初八,祖母因疾病与贫穷,年仅四十一岁就告别了当时水深火热的世界,父亲正值十八岁,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借债料理了祖母的后事,却因此遭到债主逼债,万般无奈之下,父亲跑到武汉一瞿姓名人那里借钱,该先生借给了他六块大洋,并在先生的指引下,父亲于一九四九年公历十月六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年十九岁。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战火还没有完全停下,他一入伍,就去了广西十万大山巢匪。土匪其实都是国民党白崇禧部队的残余势力,借着十万大山和解放军捉迷藏,他们的武器装备是美国的先进武器,且个个凶残,杀人不眨眼。而解放军是有纪律的、讲人性的部队,当时的命令是围而不杀,结果导致牺牲了很多解放军战士。
在十万大山剿匪的日子里,父亲每天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命,夜晚摸黑行军,弄不好就摔死在山谷里,崎岖的山路上,随时都有土匪冷枪冷炮的袭击,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数十次血与火的战斗。
在白石山与土匪的一场恶战中,父亲所在的连队牺牲过半,他是张汉臣班长和白华指导员用他们的身体挡下子弹救护过来的。从此,父亲知道了解放军的干部舍己为人,知道了解放军的忠诚信仰多么伟大、高尚,知道了要保卫新中国、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战友的鲜血让他毕生铭记:血铸的忠诚。也许我们的下一代无法理解,但是,父亲从那一刻铸就的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注定伴随着他的坎坷一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