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荆楚楷模”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共同组织评选。设“先锋榜”、“雷锋榜”、“诚信榜”、“孝亲榜”、“英雄榜”等榜单,每月定期发布10个。2014年7月至今,我市共有10人次入选,其中刘伦堂入选“全国时代楷模”。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人物”,不同的是,他们皆有崇德向善之心。紧急关头,有人忠于职守;危险时刻,有人挺身而出;艰难困厄,有人孝老爱亲……他们用行动,让我们明白,现代城市,温情和信任并非钢筋水泥般冰冷,素不相识也可传递温暖,守护相助彰显人间大爱,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是我市实现“大城”梦想的精神支撑,他们是“时代楷模”,是黄石力量。 
清廉如水一心为民
——刘伦堂入选“全国时代楷模”、“荆楚楷模”先锋榜
2014年6月25日,下陆区老鹳庙社区老支书刘伦堂去世。他的遗物,是一麻布袋的奖章、证书及20多本笔记。笔记里记录着“谁家生活有困难”、“哪家危房要修缮”、“哪位病号需照顾”等“小事”。老鹳庙曾是个穷地方,人均耕地不过三分。刘伦堂从1989年起任党总支书记第二年,原本停产的村水泥厂起死回生,他又带领村子建起建材厂、碎石厂、建筑队等企业。2013年,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2.3亿元,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集体经济发展了,刘伦堂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实施电改、水改,大家用上放心电和自来水,实现村级公路全部硬化,组组通水泥路。2014年9月,刘伦堂被查出腹部有恶性肿瘤。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带病继续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去世时留给儿女两个存折共3600元。“干净做事,清白做人”是当了25年“一把手”的刘支书一直信奉的做事之道。他“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事迹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授予“全国时代楷模”,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筒子楼里一家亲
——772号楼入选“荆楚楷模”诚信榜
772号楼是黄石港区胜阳港社区的一栋筒子楼,楼栋外墙斑驳,设施陈旧。楼栋里的每位居民,却有着金子般的心。1976年盛夏,772号楼建成,原黄石饮食公司的21户居民入驻。大家协商,决定制定“卫生公约”,并制作一块“卫生值日牌”。值日牌传到哪家,就由哪家值日一周,维护楼道公共卫生。就这样,这条公约传承至今。772号楼不仅干净整洁,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也是有名的。几年前一个大雨倾盆的凌晨,居民陈金荣的老伴突发心肌梗塞,120急救车赶来了。听到急救车声音,楼栋的居民几乎都起来了,问情况的、帮着抬上车的,还有的跟着车去医院。一次,住在四楼的一居民家水管破裂漏水,影响了楼下居民生活。大家一商量,每户出280元,将水管修好。1998年就已搬离的徐恩忠一家,每年春节,他都会到这栋楼来拜年,平常有空也会来串门帮忙。在他眼里,这栋楼坚守的不是一块牌匾,而是中华民族邻里之间践行信诺、和睦相处的传统文化。

把一切献给党
——退休老党员任泽贤入选“荆楚楷模”雷锋榜
“无所私,尽所有,济困救灾,器官捐献约身后;富于爱,出于忠,利他忘我,党费倾囊见赤心”。提起黄石港区南京路社区89岁的任泽贤老人,退休至今行善17年。1998年抗洪救灾,任泽贤专程买了两床棉被,并拿了400元捐给灾区,当时他退休金才361元。2013年至今,每年他把市领导看望他的慰问金交给社区,社区把这些资金按老人要求分配,或买办公用品或资助贫困家庭。“人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金钱没用,能做点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我才会心安。”2013年,他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无条件地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把丧葬费等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党组织。

盲人兄弟的“诚信预约”
——陈氏兄弟入选“荆楚楷模”诚信榜
“欠债还钱”,简单四个字道出中国人重约守信的优良传统。3年多的盲文账本信息缺失,100多次推拿服务没兑现,下陆区盲人兄弟陈继双、陈继强发出诚信预约,希望了却一桩“良心债”。32岁的陈继双和28岁的陈继强,自幼失明。2003年,兄弟俩先后来黄石安家,在下陆区开了两间盲人按摩店。兄弟俩的按摩店做得越来越大。2010年,为应对同行竞争,留住客源,按摩店推出优惠服务。“给顾客发优惠卡,买卡充值后每做一次推拿,能优惠5块钱。”陈继强说,他还将优惠卡上的信息誊写在盲文纸上,再用针线缝好,做成账本。2013年初,兄弟俩搬出陈年账本对账,发现账本已经没有往常的粗糙感,一些顾客的信息已不全。兄弟俩意识到出问题了。3年里,他们发出的优惠卡中,有300元用12次的,也有用10次的。兄弟俩估算,约有110多次推拿服务还没兑现。兄弟俩决定将多余的款项原本退还,2014年以来,兄弟俩退还了30余次的“良心账”,价值3000余元。

车祸瞬间,她推开同伴
——11岁少年万懿芷入选“荆楚楷模”英雄榜
两个小女孩有说有笑走在人行道上,突然,一辆轿车倒车急速冲向人行道,两人被撞瞬间,其中一个女孩一把推开了同伴,自己却被撞倒受伤。2014年7月28日傍晚,黄石港街头突发如此一幕,更让无数人为原中山小学11岁小女孩万懿芷的义举竖起大拇指。通过监控视频看到,事发之前,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发动停在人行道边的黑色轿车,此时,万懿芷和同伴正好从车身后路过。轿车猛然倒着冲向人行道径直撞向两人,瞬间,个头较高的万懿芷一把推开了同伴,自己被撞倒在地打了几个滚。学校老师说,万懿芷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可爱的孩子,她经常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同学买书。有一次,班里一个调皮男生与万懿芷发生冲突,本来是男生挑起的事,最后万懿芷主动道歉。万懿芷用行动树立了小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榜样。

一家三代接力孝养百岁干亲
——戴德意家庭入选“荆楚楷模”孝亲榜
一家善举留芳,怜孤济困千秋美德;三代孝心接力,养老扶终百岁干亲。?近日,黄思湾社区110岁高龄的熊云枝婆婆离开了人世。如此高龄的老人晚年享尽天伦,离不开的是戴家三代人的接力照料。熊婆婆嫁入戴家30余年,只生一子,但早早夭折。戴家同族兄弟择了一儿戴德意过继给她。继子戴德意一家对老人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戴的爱人张国珍每天下班后就将蔬菜剁成末,搅成汁,倒在装有米汤和葡萄糖的小瓶子里,混合搅拌,送到熊云枝嘴边。老人喜欢出去转转,张国珍还会抽时间推着轮椅带她出去晒太阳。女儿戴红杏,为照顾奶奶,她义不容辞地接过“孝道”接力棒。老人洗澡不方便,戴红杏就坚持为老人擦身,从未间断,这一擦就是10多年。戴红杏的儿子胡进今年14岁,为了能够多一个人照顾外曾祖母,他也随母亲住进了黄思湾社区。平时一放学回来对老人嘘寒问暖,围着老人转,吃完饭还主动收拾碗筷。黄思湾社区主任杜月琴说,“希望家家都能像他们家一样,传递好孝爱的接力棒,把老人当宝,让老人过好!”

义务救援彰显人间大爱
——蓝天救援队员皮建军入选“荆楚楷模”英雄榜
事不避难,超十次抗震救灾,自费驰援,总把死生抛度外;义无反顾,早一旬退休值守,随时待命,只将责任放心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作为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中仅有的一名湖北队员,大冶市退休职工皮建军作为救援先遣队,紧急投入地震救援中。皮建军几乎是每天一大早就赶往救灾点,用双手在废墟中一点点地扒出狭窄的通道,然后钻进去匍匐向前,遇到障碍再继续扒废墟,打通通道。“逝去的生命应得到尊重”,所以每到一处皮建军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埋在地底的遇难者遗体挖出。救援期间蓝天救援队共找出了19具遗体,并配合其他国家救援队找出遇难者遗体5具。“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迄今,皮建军共参与四川雅安、缅甸、云南鲁甸、长江游轮沉船等地大小搜救10多次,且全部自费。

一根拉绳撑起师魂
——女教师朱幼芳入选“荆楚楷模”先锋榜
49岁的大冶女教师朱幼芳,在三尺讲台上站了31个年头。如今,她只能借助绳子的帮助来完成教学任务。2013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让她失去了站立能力,伴随着患者小脑萎缩,使她的右腿已经几乎失去知觉,平衡能力渐渐衰退,不能长时间保持站立。即使有绳子的帮助,多数时候她仍然无法站着上完一整节课。坐下—站起,站起—坐下……这样的交替,一节课反复十多次。即便如此,朱幼芳还是尽可能地拖着蹒跚的步伐来到每个孩子面前,看一看、问一问,了解孩子做题的情况。朱幼芳每周有16节课且每天都是连堂的,贴心的同事给她放一杯温水在讲台上。因为害怕喝水后呛咳不止,加上厕所在楼下百米开外,口干舌燥时她也只是抿一抿,润润唇。因为舌头开始萎缩,她刻意反复练习说话,尽管语速缓慢,但音量够大,“说慢点,正好七八岁的孩子们容易接受”。

“空虚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拼命部长”向能来入选“荆楚楷模”先锋榜
“采信息,写新闻,一日跑遍阳新城;下基层,讲理论,三天两头有声音。”这是人们对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能来的评价。向能来当过民办教师、担任过乡文化站站长、区组宣干事,后因工作勤奋出色,被调到县委宣传部。他勤奋苦干、拼命工作,采写成大量好新闻,策划了许多大型活动,人称“拼命部长”。2008年患慢性肾衰后,向能来不得不接受二弟捐出一个肾。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调他到其他单位任职。2011年身体稍微恢复,他请求调回宣传部从事老本行。30多年来,向能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稿4000多篇,其中《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110篇。有人说,向能来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人,除了奔波,还是奔波。他却说:“闲着,肢体是舒服的,但精神却是空虚的,空虚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