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一个地杰人灵、古风楚韵的地方。它有悠久的历史,富饶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如今,随着国家中部战略的提出,以及沿江城市群的建设,再加上一带一路的实施,湖北已经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发展时机。但机遇只给那些又准备的人,而会忽视那些等天上掉馅饼的人。所以,准备好,谋划好,实施好,才能利用好这次国家战略所带来的红利。 结合国家的战略,湖北可提出符合本省特点的可行性规划。湖北这些年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有:武汉所占全省的GDP比值较大,城市群主要分布在汉江和长江一线和各铁路干线,东部经济发达,贫困地区集中于四周山区等等。根据这些特点,一是要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领用武汉的人才优势、经济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武汉的发展,为全省,尤其是为武汉城市圈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最终实现崛起。二是根据湖北城市群主要集中在汉江和长江沿线,结合国家沿江城市带的战略和武汉城市圈的建设,结合水的文化和特点,带动两江城市群的建设,扶持两江沿线的节点城市的发展,如宜昌、荆州、洪湖、咸宁、武汉、鄂州、黄州、黄石和十堰、丹江口、襄阳、仙桃等等,通过大力发展航运,降低沿江城市物流成本,并和陆路交通网络呼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扶贫一盘棋,解决问题精细化,即根据省内经济发展较好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分布情况,针对性的对口扶贫。如恩施地区通过清江的三级开发,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逐步实现恩施贫困地区的发展,又如东部的京九扶贫带,就可以根据周边城市的地理和历史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对口扶贫,武汉对口红麻两县市,鄂州对口英罗两县,黄石对口烯蕲黄三县。这样的对口支援,通过以工济贫,既可实现贫困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支援城市和扶贫地区以后的发展,从而实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化。 为与周边省市对接,应少量增加副省级城市。目前湖北的副中心城市分别是宜昌和襄阳,和武汉一起,成为一个大三角,以成掎角之势。但是,中部的崛起和发展,需要凝聚各省力量,实现交通和经济等等方面的相互联通。这种联通不仅是和周边省市发展关系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经济合作和扩张的一种战略行为。以与昌九城市群衔接为例,目前湖北这边只有一个黄梅县在苦苦支撑着,成不了大气。虽然黄石市经济力量要强许多,但限于行政原因,对和昌九的经济联通是有心无力。这种消极态度,不仅让江西方面感觉到湖北人的不冷漠,也让江西形成一头热闹的局面。如果湖北能够从战略角度出发,将黄石市划为副中心城市,势必形成和江西方面遥相呼应的局面,实现经济互通,做大做强经济。因此,黄石成为楚东的门户,可以说是既发展了与江西老表的关系,忠实实施了中央的战略,还有利于黄石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让省政府少操许多心,这何乐而不为之?此外,南部的荆州或咸宁,也应有一个成为副中心城市,实现壮腰,带动鄂南地区的协调发展。这样,四个副中心城市,以武汉为中心,分守湖北四角,与四周省市对接,从而形成中部中心崛起的大格局。 发展经济,要练好内功,凝聚力量。湖北省这些年的发展,以前抱怨国家没给政策,如今,政策来了,就看我们怎么利用好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红利了。湖北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打破保守思想,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要勇于和善于提拨使用一些想做事、能做事、做实事,而且做出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任何好的政策和战略,最终还是在于实施,因此,要实现中部崛起,实现湖北的发展,必须做好干部的准备工作。其次,湖北法发展,要善于内部沟通和相互学习,尤其是武汉要起到带头作用,把先进思想、经验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分享给兄弟城市,各个城市也要大力支持武汉的发展和龙头地位,而不能形成内讧,互相攻讦。最后就是要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通过省政府协调的方式,组建省级的航运、旅游和航空等等开发领域的大公司。尤其是要善于利用民间资本,只要不是关键领域,都应该允许民间资本的进入。只有通过组建省一级的大公司,才可能形成产业凝聚效应,才能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各个经济层面,才能把各个产业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如省旅游和高速投资公司,就运行的十分好,这个经验,值得推广。 湖北,具有灵气和秀丽的地方,相信湖北在国家的总体战略下,一定可以发展壮大起来。另外,记得要多宣传自己,如恩施的景色不错,但是,名气却不大,要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