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每年花费数万元 家长担心孩子不会支配
18岁的小慧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发挥不错,被南京的一所高等院校录取,想到女儿要去遥远的外省读书,小慧的母亲卢女士心里非常舍不得。“我和她爸爸是想让她填报武汉的学校,离家近每个月都能回家,有什么事我们也好照顾她。但她执意要去南京,我们只好同意了。”
由于不想太惯着女儿,也不愿意女儿受苦,卢女士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小慧每月的生活费定在2000元,加上大学一年的学费、住宿费、杂费等合计差不多要一万元,再算上购置一些贵重物品,一年的花费在3万到4万左右。
卢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一年的收入大约12万,对于小慧读大学的费用他们并不担心,但是如何管理这笔钱,卢女士还没有想好。“身边的同事朋友家里也有读大学的,他们有的是每个月给孩子打生活费,孩子什么时候缺钱了再找父母要;而有的则是一学期打一次,甚至还有人给小孩办信用卡副卡,以便随时掌握孩子的消费情况。”卢女士说小慧作为家里的独女,在花钱上一直大大咧咧的,她想利用上大学的机会培养女儿的理财意识,但又怕女儿不懂合理安排生活费。
对此,大学辅导员贾老师表示,家长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刚进大学看什么都新鲜,很容易造成‘赤字’,所以第一学期建议每月定时给付生活费,观察孩子的消费情况,待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后,再逐步减少每学期汇款的次数。”
做好分期理财规划 为未来打下基础
理财对准大学生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相较而言,货币管理就容易得多。建行理财师黄先生建议,准大学生应做好活期、短期和长期三种理财规划,为校园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作铺垫。
首先是用储蓄卡和“宝宝类”理财产品做好日常活期财务管理。由于不具备赚钱能力,准大学生更多能做的是“节流”。因此建议准大学生利用好银行储蓄卡,将日常零花钱存入活期账户,通过流水账式的账务管理达到省钱的目的。同时,“宝宝类”理财产品也可作为活期理财的有效补充。
其次是为短期计划建立基金。看一场明星演唱会,报班学习小语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都是大学生们在青春岁月里期待的事。如果想不用父母的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可以尝试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建立短期计划基金,通过每月100元到300元循序渐进的小投入,获得较高回报的收入。
此外,还应有长期的财富积累。在做好活期和短期理财规划后,准大学生们可能积累有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时就可以到银行做中长期理财规划,为自己的留学、工作等计划做准备。“一些具备良好成长性的基金,搭配稳健的低风险固定收益产品,是长期理财最好的选择,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使自己的财富增值。”黄先生同时提醒,对于家中有大学生的家庭来说,不建议用大额资金去进行股票类的高风险投资,避免因损失影响家庭开支和孩子的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