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三坡修寨庙碑 原文 修寨庙碑 盖闻宇宙之间有常变,国王之基有治乱,一治一乱,天下之生民久矣。清皇数世浪息而风静,黎民凯歌各怀上恩而感深。历自嘉庆登宝以来,邪教蜜起,戈矛齐动,百姓受涂炭之苦;焚烧房庐,黎民遭烟尘之灾。东冲西撞,南杀北烧,纵横往来,伤害人命,势不可当也,国恩等等兵屡追而剿贼,贼势浩大不能速灭而还军。昔日有之,今日则无;今日有之,昔日则无矣。天人见之莫不伤感,议立寨珊,可保其全矣。领修等视功程浩大,独力难成,特聚乡邻,众等协力同心,同筑岩寨,创作庙堂,居避于此,勿虑贼寇焉耳! 领修人李子明、陈彩玉、刘文光、李世远、李绍远、王正才、赵钦荣、周林长。山主季九成、梁君一,首人严思贤五百文。 大清嘉庆七年冬月初一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唐坪村1组赫三坡寨顶。
众姓同修 盖闻庆云寨为万民之保障,而重人物之依赖也,是寨仰关圣帝君以镇之,因谓历年久远,庙宇倾*,圣像毁坏,无人修补。语云人赖神佑,神赖人修。余等目击心伤,募化众姓,捐资财重修庙宇,彩焕金身,而神之宠绥,四方同力。 山主王永潮一百,古献延二千,古正贵、钟明堂、钟玉书、李德新各五百。(后刻65人捐资人姓名及金额从略),石工彭兴万。 大清宣统三年孟冬月中旬十六良旦吉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唐坪村1组赫三坡寨顶。
娘子洞寨太平春碑 原文 太平春 盖闻天地有盛衰,人世有治乱。慨自先皇嘉庆初年,匪乱乡村,势甚猖獗。吾祖父避乱于斯,几阅寒署而乃平。迄于今越数十载之春秋,依然匪乱乡村。余丁、胡、王三姓人等只得重修洞口,护卫四乡,复筑城垣,保爱众身,因爰笔而志之,以垂不朽云。首人胡于江(共42人,姓名及捐资从略)。 大清咸丰三年正月初十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娘子洞。 娘子洞 原文 此洞名曰娘子洞,传之已久。其中高阔瞭亮,观音圣像肃然可敬。旁有井,水澄如镜。****仙境也。嘉庆年间,张贼猖狂,居民避乱于此者安然无恙,迄今享太平者历有年矣,不意咸丰二年,广西贼窜于湖北地界,乡村居民,无不恐惶,时有胡、王、丁三姓重修此洞,以为子孙栖身处也。是为序。 首人胡子高(共49人改名及捐资金额从略)。石匠赵正前、张大贵同三姓勒石为记。 大清同治六年二月十九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娘子洞。 缝旗山天山心寨碑 原文 盖闻古今来大乱数十年,小乱数年。今有耆民汪金山、钟立雄邀同众头人同心协力,造修天心寨一座,趋吉避凶。贫富人等劳心劳力,捐资不等。若已业人等寨上地基子孙避乱;若客田迁居不一者,同众议地基相逊。自此以后,永垂不朽。 众首人汪玉城、赖光明、汪应君、钟士题、李太舒、钟士金、钟士立、黄津。 咸丰三年岁次癸丑孟春月下浣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手坪村2组缝旗山天山寨顶。
蛤蟆寨万古不朽碑 原文 盖闻山东之商者水必长,水之聚者山必环。此地多崇山峻岭,而独此一峰峻极于天,其形似柱,因名天柱山。吾侪生居于斯,得勿共仰此山作中流之砥柱,相安于无事之天耶!无如当干戈扰攘之际,土匪乘间而窃发,求其可保无虑,舍此山何所依归?于是呼明引类,邀聚善良,登峰造极,相地利而经营,一德同心,期城垣之巩固。观其踊跃赴功,不日而成。虽曰人力所致,实有天工默助于其间,因为之序,以感天眷于不忘云。 山主唐德刚、郑世英、彭珍、周凯。首人罗正清、何向明、章文德、何云汉、吴必昌、龙文宽、李国顺、程启祥、王履祥、蔡延辉、胡登峻。(后刻209人姓名及金额从略)。 大清咸丰三年岁次癸丑季夏月上浣之八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6组蛤蟆寨项。 蜜蜂寨修寨建庙碑 原文 窃谓善于趋避者必乘其势,巧于藏自者必恃其险,盖以既有人力尤资地利也。兹因咸丰初年,西贼蜂起,两广大民杀掠几尽,红巾猖狂,荆襄等地累遭其殃。倘一旦长驱而至,我等之纷纷各鸟兽散者,将何所趋避乎?有首士赵正纲,爰集众议,谓蜜蜂岩者山势险峻,*岩峭拔,亦此地之胜。即于咸丰二年鸠工筑城,不月余而告竣,诚藏身之佳境也。越至咸丰六年,红巾果至,我辈之保全无害者,恃有此山耳。虽然地势险矣,人力齐矣,而无以为此山镇者,众心又怏怏焉。迨至同治六年丁卯岁,居民赵永绪同众捐资建修关帝行宫一殿,装塑圣真一像,并左右二卫,恭迎圣殿,以便朔望朝谒。不觉兹山为之生色,人心为之人快焉。诚以既有地利,又有人力,尤必资夫神灵之默佑也。若夫陟山之颠,北顾荆襄,东顾*沔,远望长江如带,又此山之胜景也,姑不复记。 吴吉昌拜撰,首人赵正伦五千,王学仁四千,王槐三千。(后刻104人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山主赵正纲、赵正伦、廖邦治、王学谦。 大清同治六年岁在疆圉单于且月中浣之三日众姓敬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1组蜜蜂寨项。 重修庙宇碑 重修庙宇 盖闻天地间未有人先有神也。今我湖北下口南来尽是峻秀之山岩乎!不意祖皇初年,群寇烽起,长毛贼扰乱世界,百姓受炭之苦哉,有田不能耕种,有书不能苦读。父母冻饿,兄弟妻子则散,时时无奈何也。忽然有忠义神圣,引透合境之心,观看蜜蜂岩之寨口,可趋吉辟凶。装修庙宇,盖添古佛,以镇寨口,保求之性命也。人助神威,神助人威,不幸红毛贼天理昭彰,自招其祸,多亏唐大人领兵追赶,毛贼闻风而逃,追到武安镇,尽行归顺,大人回京,指日高升,得太平矣。然而百姓乐耕种已尽天年,不然光阴似箭,寒来署往,数年间庙宇毁坏,圣像不堪,威镇地方以保地方之兴旺也。 众首人陈永世八百(计93人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凹匠闻运桂,石匠陈逢福。前后用钱二十六串二百文,鼓一面。 大清光绪十一年林钟月上浣之日立。 碑存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村1组蜜蜂寨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