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周曼茹 实习生 欧阳也讷 文/摄
除了参加补习班和外出旅游,暑假期间,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8月正值盛夏,酷热难当,儿童溺亡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家长也多次教导孩子不要野泳。但记者调查走访后发现,儿童暑期安全隐患远不止野泳这一项,家长们需要注意的还很多。
隐患一:
好奇心强 玩火易引发事故
据有关调查显示,10%的火灾是儿童在家玩火导致的。记者走访中发现,近半数儿童在家有过玩打火机、开煤气阀的经历。10岁的宋晓家住湛月花园,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非常喜欢玩火。“以前对火很好奇,会在家里点生日蜡烛。”
与宋晓一样,很多独自在家的孩子,常将家长放在桌上的打火机拿着随意把玩,而这一行为对6岁至8岁的低龄儿童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据大冶消防部门介绍,今年暑假,就处理了几起小男孩在家玩火引发的事故。
除了火,家里的铁窗也成为儿童安全的一大威胁。在许多老旧房子里,铁窗早已破败、锈迹斑斑,如果孩子出于好奇爬上铁窗,极易发生意外。
采访中,有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支招称,大人离家时要查看燃气、电器、水管等设备是否关闭,隔段时间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此外,停电后要及时切断电源,以防复电后发生意外。
隐患二:
警惕性差 易被陌生人哄骗
近年来,不少犯罪分子会利用寒暑假时间,趁孩子独自在家时,冒充熟人或者相关维修工入室行窃。
家住新街小学附近的吴小童虽然只有10岁,但警惕心很强,从来不给陌生人开门。“凡是有人敲门,我都会在家里通过猫眼往外看,遇到不认识的人,就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吴小童说道。
然而记者走访中发现,年纪偏小的孩子仍会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无意识地为陌生人开门。柯东和何清清是一对表兄妹,两人都是5岁多,暑假期间,他们一直住在外婆家里。何清清的外婆告诉记者,两兄妹好几次都给陌生人开门了,说了几次没什么效果,自己很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全。
对此,新街小学的陈老师建议,家长们可以写一些必要的“温馨小贴士”贴在冰箱和大门内侧,随时提醒孩子注意身边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白天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给孩子打电话,问问孩子在家的情况,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
隐患三:
炎夏贪凉 溺水事故频发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游泳已成为人们解暑的一剂良药。然而,面对年年频发的溺水事故,年幼的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因此退却,依然会独自或结伴到偏僻的河边、水库等明令禁止下水的水域野泳,最终酿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调查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学生溺亡事故中,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是两大“重灾”群体。一方面,家长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缺乏监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们大多由爷爷奶奶监管,老人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容易忽略安全知识的教导。
不少市民建议,每个村镇都应该在河边、湖边、水库等地方,增加机械的外围、铁丝网等防护装置,确保儿童无法随意下水玩耍。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在儿童可能进入的区域家装安防系统,如带识别功能的监控探头、红外报警装置等,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无人进入危险区域。
隐患四:
疏忽大意 家长或成事故“推手”
说到儿童暑期安全隐患,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孩子独处时才容易出事故,只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没问题。其实,有一类安全隐患正是由家长带孩子时的疏忽导致的。
记者在大冶街头发现,不少私家车上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家长怀抱孩子一起坐在副驾驶。短短几分钟内,三辆载有孩子的汽车从街头驶过,却没有一名儿童乘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据了解,道路交通意外是10岁到18岁儿童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其中,儿童乘坐副驾驶是最危险的行为。
此外,由于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同时又缺乏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遇到紧急情况就难于应付。暑假期间,儿童单独出行时,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机率也较大,而且往往要高于成人好几倍。
采访中,很多家长认为,儿童独自过马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如果未满10岁,坚决不允许单独过马路,同时,也要教导孩子不能在马路、停车场或位于马路边又没有围墙的院子中玩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