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沧浪亭记 作者:江林子,原名刘江,四川平昌 天开混元,闰光荆域[1];地列风标,沧浪宋新[2]。幕阜北走[3],秀城隐约云雾;长江南游[4],华府阑珊湖滨。山川翠英,足涉丽景迭出;八景名胜[5],眼望如画长春。尔乃亭修史迹,寻觅古城北门[6];湖现莲花,品茗烟雨初晨[7]。欣闻底蕴,人文荟萃;览阅典籍,铁马红尘。悠悠兮,挥翰墨而不尽;浩浩兮,吟绝句与经纶。 是若阳辛辟荒[8],厚德以誉苍穹;天念鸿恩,凿池以供源泉[9]。或赐莲籽,碧叶湖畔;或引清流,莲花丽园。后而宋兴人和,唐砥交李翔之情[10];莲池亭立,六角和八方之观[11]。诗文吟咏,三堂高论[12];香茗雅酌,星聚其间[13]。是感沧浪之水,清浊以濯足缨;烟雨之景,飘渺而记奇缘。固而其名异发,谓之沧浪亭也[14]。似蓬莱之境,有墨客之书,还雅趣丛生,更相交自然。 然则清末金戈[15],亭随风烟而逝;癸未荒生[16],池负日月之辉。怜而胜迹虚名,叹也历史伤随。民念其家,文不可一日而语;政兴其地,史不可一时而追。功德后诩,福顺天下而颂;佳绩世予,功应民生而归。 于是甲午重起[17],政顺民众之意;历史源来,业继发展之品。飞檐斗拱,沧浪再现;廊桥曲连,雄姿复明。三丈有余[18],登而手持云彩;六角齐列,望而目若古亭。更乃莲池净透,波映楼阁画卷;碧草丛戏,人羡欧鹭闲情。花卉百态,古木绿荫,藤蔓交织,翠竹风铃。山环水抱,谁凑琼楼一曲;联鸿赋兴,我歌玉宇之声。 嗟乎!沧浪烟雨[19],亭述闰光之美;历史文明,政继仁礼之风。或感百湖水碧[20],生态共旅游齐兴;鱼米香透[21],资源同产业互丰。其功伟也,佳境翕如;其德厚也,碑记华荣。 (二O一五年四月十日撰) 注释: [1]闰光荆域:闰光,阳新县别称;荆域,荆杨境内。阳新县最早在陶唐时为荆扬之域。 [2]沧浪宋新:沧浪,沧浪亭;宋新,宋朝开始。沧浪亭史记是在宋朝建起的。 [3]幕阜北走:幕阜,幕阜山脉;北走:北边延生。就是往幕阜山脉的北边走去。 [4]长江南游:就是望长江的南岸游览。 [5]八景:阳新古有八景:沧浪烟雨、恩波夜月、仙观晴霞、杨林晚渡、南市渔歌、宋山樵唱、黉序秋香、谢墩夕照。 [6]古城北门:沧浪亭最早建在阳新古城的北门外。 [7]湖现莲花:阳新古城北门外,有莲花池,沧浪亭就是建在莲花池中的。 [8]阳辛辟荒:传说远古时候,高阳、高辛两代帝君相继率众来到富水河之滨辟荒居住。 [9]天念鸿恩,凿池以供源泉:因阳新洪水泛滥,王母娘娘感念高阳、高辛之德,就令凌波仙子下凡在阳辛境内开辟一口清水池,供生民饮用,并撒了几粒仙莲籽在里面,就成为莲花池。 [10]唐砥交李翔之情:唐砥、李翔,宋代的文人,两人感情很好,当时就在阳新任职、建亭。 [11]六角和八方之观:沧浪亭有六角和八方的建筑结构。 [12]三堂:政和堂、十咏堂、云水草堂。 [13]星聚:当时沧浪亭相连的木桥四五架,彼此互通,古楼七八座,分布池间,与沧浪亭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14]沧浪亭:唐砥在沧浪亭有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题名“沧浪亭”。 [15]清末金戈:清代末期战火不断,古沧浪亭就是在那时被毁。 [16]癸未荒生:公园2003年莲花池被填平,昔日美景不复存在。 [17]甲午:公园2014年,阳新重修沧浪亭。 [18]三丈有余:新修沧浪亭高十多米。 [19]沧浪烟雨:阳新八景之首,就是沧浪亭在早晨有云雾和烟雨之时,就像仙境一样。 [20]百湖:阳新县有百湖之县的美称。 [21]鱼米:阳新县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