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01|回复: 0

[时事评论] 熊宗岐:13岁入伍当“娃娃兵”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89

主题

1819

帖子

274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47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8-19 17: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孙惠兰  文/摄
      “这是我得到的一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8月18日,记者在东岳路办事处一居民楼内见到了85岁的抗战老兵熊宗岐,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记者在纪念章背面看到一行小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24K镀金。
虽然年过八旬,但熊宗岐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当年戎马生涯的往事,依旧记忆犹新。
1930年,熊宗岐出生于河南信阳一个贫民家庭。1943年,年仅13岁的他走上入伍参军之路,是个名副其实的“娃娃兵”。参军后的熊宗岐被编入新四军第五师,随后又被调到王震将军领导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成为了一名通讯兵。
“日本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弄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不得不奋起抗争。”熊宗岐说,当时正值新四军号召穷苦人参军,他的家乡也有不少人加入,于是他也跟着大部队一起去抗日。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一年。日军为挽救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制定了所谓“对华新政策”。这就使得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更加严峻,环境更加艰苦。
“周围的日伪据点不断增多,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转移。战士们每人分发了一个粗布袋,能装两三斤粮食,但根本不够吃,常常饿着肚子打仗。”熊宗岐回忆说,新四军第五师挺进鄂南后,打开了大冶等地区抗日的新局面。到达根据地时,部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乡亲们会自发组织后勤队,帮助运送物资、抬送伤员。
战火一到,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虽然担任文职工作,但熊宗岐也常参加一些小规模的战斗。
“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简陋,但我们照样打鬼子。”一次战斗中,日军躲在炮楼里不敢出来。怎么才能消灭里面的鬼子呢?熊宗岐和战友们想了个妙招。他们将一大捆稻草堆积在炮楼的门上,点火焚烧。“这招叫瓮中捉*,鬼子在炮楼里鬼哭狼嚎,这一仗我们消灭了二十多个鬼子。”
“日军和伪军最害怕打夜战。”熊宗岐告诉记者,新四军在白天派侦察兵提前踩好点,及时掌握敌伪军的动态,为夜袭敌人做好准备。同时,部队夜行军时,有当地的老百姓做向导,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熊宗岐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在中原突围战役中身负枪伤,他的胸部留下了永远的伤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