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升 文/摄
镜头一:生活垃圾不进垃圾桶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张琪小区,沿着小区大路一直往居民区里走,路上有水泥建的垃圾池、两个大型垃圾箱以及多个间隔摆放的垃圾桶。小区道路被打扫得很干净,但是在路边,还是偶尔能看到大包小包的垃圾堆放在一起,在大冶博物馆后门,一小堆垃圾堆积在路旁,而在旁边不足十米远的地方就是垃圾桶,桶内空空如也。
张琪小区一位居民介绍,片区内有专门的清洁员,每天都会过来打扫。“现在的卫生相比以前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但是还有部分人习惯了以前那种出门把垃圾随手扔路边,等人来清扫的情况。”记者看到,在小区内草丛、树根等“隐秘”位置,还是散落着零碎的塑料袋。
随后,记者又前往黄世升小区,与张琪小区一样,在干净的大路上,总是有几处碍眼的垃圾。一些爱护环境的居民将手写的“禁止丢垃圾”牌子插在路旁,但作用似乎并不大。居民李师傅说:“虽然有改变,但是你真要和城区比,肯定不行,毕竟这里的居民都是单门独户,自由惯了。”
镜头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记者在张琪、叶家坝、黄世升等小区内还注意到,在空地上、房屋旁,经常堆放着废旧家具、木板、竹篙等杂物,加上路边旁边随意停放的车辆,在小区里走一圈,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杂乱不堪。对此,黄世升小区居民范师傅表示:“有的垃圾是建房子的人丢的,还有些是收破烂的收集堆放在一起的。里面很多垃圾已经堆积在路边很久了,但没人去清理,每天从旁边走过,看着确实不舒服。”
在叶家坝小区内,建筑垃圾杂乱堆放的情况尤为严重。记者路过一片居民楼时看到,有两家房屋的中间,堆放着废弃的竹制脚手架、沙土和破木板门。小区内部,许多建筑工程正在动工,大大小小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垃圾被随意堆放在路旁,给行人通行造成了不便。
而更让人无奈的是,该小区内的两个大型垃圾箱,竟然也被随意摆放在道路上,将道路占去三分之一还多。路旁一家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做生意近3年了,感觉这一块一直在建楼,除了垃圾多,工地旁灰很大,噪音也很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人管,环境怎么好得起来。”
镜头三:
治安及消防隐患突出
除了环境问题,城中村里最让人头痛的还有治安问题。走进下冯村居民区内,一排排的居民楼紧密相连,中间的小巷横七竖八,让人走得头晕。租住在下冯村的柯师傅称:“这里的房子很多都是专门用来出租的,我在这租住了2年多,经常听说别家东西被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城中村内,许多屋主都将自己不住的空闲房间租出去,导致城中村里居住的人鱼龙混杂。由于治安防范设施落后,加上居民的防范意识较差,发生盗窃的概率比城中村之外的小区高许多。
走访中,记者发现城中村内消防隐患也尤为突出。见缝插针式的“连体楼”“贴面楼”比比皆是,当火灾等问题发生时,一条条窄街窄巷都将阻碍救援的进行。在很多房屋的墙边,杂乱的电线互相缠绕,一些居民告诉记者,有些人为了个人方便乱拉线路,久而久之,线路成了一团糟,不仅看着不舒服,也不安全。
记者手记:
创建文明城市,除了大方向的文明,更要在“小”字上下功夫,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城中村”环境整治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将“城中村”改造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亮点。依靠文明的市民、文明的单位、文明的社区、文明的村镇,才能创造一座文明的城市。
广大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也应当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这需要社会创造环境,加强引导,发挥广大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共同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