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68|回复: 0

[时事评论] 铜海飞烟:历经千年的矿冶文明“活化石”05

[复制链接]
来自
福建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发表于 福建省福州市 2015-8-23 07: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铜草花开  冶炼技术领先时代
大冶地区有句俗语:“山上盛开铜草花,底下铜矿叫呱呱。”其意思是说,山上有铜草花的地方,地下面肯定藏有铜矿。这说明在大冶,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铜草花是寻找铜矿的矿苗,找到铜草就能找到铜矿床。
在古代探矿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经常依靠铜草花的指引来寻找铜矿。据专家推测,在18世纪英国地质学家伍德·沃德确认铜草花是铜矿的“信号草”或“代言人”之前,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了这个秘密,而且在铜绿山一带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所以说,铜绿山能够成为中华青铜文明的摇篮,铜草花功不可没。
早在商周时期,大冶成千上万吨的铜被冶炼出来,从大冶湖到长江,再由长江源源不断运往中原,大冶铜为中原大地建立青铜时代的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千百年来,大冶先民择铜而居,繁衍生息,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冶的城市沿革、历史事件、文化蕴涵、民风民俗,无不与铜有着密切的联系。铜承载了大冶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据文物管理部门调查,到目前为止,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了古代冶炼遗址场地50余处,发掘出春秋早期炼铜竖炉10座,战国炼铜炉2座,唐宋炼铜炉数十座。遗址附近,人工堆积炉渣近60万吨。
对遗留在矿井、炼铜炉周围的古代矿石进行分析后,冶炼专家测定,当时开采的矿石品位达到30%—40%,这些炉渣平均含铜在0.7%以上。而如果炉渣含量只有0.7%,可以推算出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至少生产了粗铜18—24万吨。
如果以重达800多千克的后母戊大方鼎为参考物,那么铜绿山古铜矿生产出的粗铜至少可以铸造25万个后母戊大方鼎。如今闻名全国、机构庞大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用现代机械化方法采矿,现代化技术冶炼,一年的粗铜产量也不过20万吨左右。
遗址的发现,为中国青铜文化起源提供了的实物依据,填补了中国冶金史和考古学上的空白,也改写了大冶的文化历史,填补了文化空白,大冶由此可以自豪地称为青铜故里、青铜文明发祥地。
以文兴旅  打造大冶文化名片
基于遗址之上,睿智的大冶人想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紧紧抓住“中国青铜之源”之一的概念做文章,以遗址文化为核心,从世界青铜文明之中国起源地的角度去打造一张能代表大冶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这一点,在宋代以“大兴炉冶”作县名就是最好的例证。
1982年,国家认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展示的是一个历史画卷,一个青铜文明繁盛时期铜矿发展的完整序列,因此将其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一思路也得到专家的建言献策,并对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讨。
1984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建,这也是中国第一座反映古代矿冶科技史的专门性博物馆。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大冶要继续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就必须做好“青铜文化”的品牌。
2010年8月19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隆重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聚会大冶,极大地拉动了大冶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了大冶经济、旅游、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冶石开青铜工艺品公司也充分利用青铜文化的品牌效应,以文化与青铜器的深度结合为主线,将青铜文化元素渗透到工艺品制作、城市雕塑等各个环节之中,开发有大冶特色的青铜制品。这不仅优化了青铜产品结构,也促进了青铜文化的开发利用。近年来,该企业年产值达近千万元,以文化元素带动经济效益的作用得以彰显。
大冶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旅扬文、以文兴旅,在矿冶文化的推动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成功实现了从“看景点”向“品文化”兼容的重要转变,给旅游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继续发掘  铜海飞烟之名永传
“天地一洪炉,举世无双冶”的大冶,历来有“矿冶之城”的美誉,作为一个大冶人,没有理由不为凝聚了祖先聪明智慧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自豪和骄傲。近年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借“双迎”和“申遗”之机,在保护、挖掘和利用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2012年11月17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组成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隔6年后重新入选。
2014年10月份,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意外发现一处古墓群。古铜矿遗址考古队总领队、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陈树祥介绍,墓葬群位于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经过抢救性发掘,在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发现墓葬47座,其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保存较为完整。
据了解,该墓葬分为有一椁一棺墓、无椁单棺、无椁无棺墓,充分反映了墓葬国属及墓主人地位和身份,是楚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体。同时出土铜、玉、陶质文物及铁矿石共计56件,其中袖珍鼎、平刃青铜短剑等陪葬品系首次发现。
古墓群的发现,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形成了采矿、洗矿、冶炼、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陈树祥称,1973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第一次抢救性发掘,改写了世界古铜矿采冶的历史,轰动世界,而2014年发现古墓,不但圆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41年“古墓梦”,还填补了中国各地古铜矿遗址没有发现古墓的空白,其意义不亚于第一次抢救性发掘。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国家和省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规划,铜绿山遗址古墓群发掘将持续到2030年。漫长的发掘过程中惊奇将不断出现,不少历史之谜将一一破解,铜海飞烟的名声也将继续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