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榆中、阿克塞、瓜州、崆峒、灵台、静宁、漳县、礼县、两当、迭部、和政等11个县(区)纪委书记,因所在地上半年对“四风”问题“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近日被集体“请”进省纪委当面约谈。11个县(区)所在地的兰州、酒泉、平凉等8个市(州)分管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纪委副书记、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一同“陪坐”。(《工人日报》08月17日) 新闻中说,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监察厅副厅长王立泰直言不讳地说:“没有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处,说出了这11个县市(区)纪检监察部门不作为的实质! 如果是“四风”绝迹,天下太平,这些地区对“四风”问题“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那当然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正如新闻中说的,一方面是群众对“四风”问题举报不断,上级暗访发现“四风”问题很多;另一方面却是11个县市(区)对“四风”问题“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这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疑虑重重、质问满腹:难道这11个县市(区)的纪检监察部门全部失聪?难道这11个县市(区)的纪检监察干部都是“稻草人”?或是他们 对“四风”问题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变得麻木不仁习焉不察?再或是认为为“四风”之类的小事得罪人不划算,干脆不管?想来应该都不是的,那么他们为什么对辖区内的“四风”问题是“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呢?怎么解释才能让人消除疑虑呢? 众所周知,农家养猫就是为了抓老鼠,不抓老鼠的猫就不是好猫,就会受到农夫的呵斥或抛弃。党和国家设立纪检监察部门是为了让其履行纪律监督职责,让那些违反纪律规定的干部及时得到查处,这样,既能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保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能保护干部健康成长,使其避免出现小错不查酿成大错的严重后果。但如果纪检监察干部不履行纪律监督职责,对违反纪律的“四风”问题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或是两只眼睛全闭上,那就是严重的失职!就不是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受到批评和处罚。 甘肃省这11个县市(区)的纪检监察部门有牌子、有位子却不履责,这就像那些懒猫一样,看到老鼠在屋子里乱窜,它却依然在那里伸它的懒腰、打它的呵欠、打它的盹。对这样不作为、不履责的纪检监察干部就是应该猛击一掌,促其猛醒。因此,甘肃省纪委“将对11个县(区)重点进行明察暗访,如果发现基层党委、纪委对‘四风’和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或者压案不报、有案不查,畏首畏尾、监督缺位,甚至袒护包庇,将严格落实、一案双查、,谁履职不力就要打谁的‘板子’,就非常有必要!其他的地方也应该学习甘肃省纪委的作法,查一查辖区内是否有在岗不履责,在位不管事的纪检监察干部?如发现这样的纪检监察干部也应该对其打“板子”,让其腾“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