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 记者 廖巍巍) 
社区信息栏后张贴着大小不一的小广告 记者 周巍 摄 
文化宫社区干部对贴满小广告的墙面进行粉刷 记者 鄢巍 摄 
小区配电箱上贴满了小广告 记者 周巍 摄
核心提示:“癣”随墙生层层叠叠,如今,城市“牛皮癣”已不仅是疥癣之疾,还成为诈骗市民钱财、损害市容市貌的毒瘤,变成了妨碍美丽城市建设的心腹之患。
眼下,这种尴尬的境遇或许有了“破解之道”。近日,市“五城同创”办公室、市文明办、市城管委办公室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市范围推广运用“牛皮癣”整治的新技术。然而,政策立法、资金筹措、部门配合、市民参与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市彻底解决“牛皮癣”的猖獗难题,尚待时日——
需求大
“牛皮癣”滋生有沃土
就这个月,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家住黄石港区师院社区的市民李萌钰已经找了两次开锁公司。
李萌钰说,多亏楼道里有开锁公司贴的小广告,她按图索骥打了电话,10分钟后开锁公司就来了人,帮她打开了大门。“小广告屡治不灭,因其有市场需求。经常有居民把钥匙锁在家里,这时开锁电话就相当有用。下水道不通了,清理管道的电话也很有用。”李萌钰说。
市城管局广告科工作人员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们还没有听说过城市“牛皮癣”这个名词,到了90年代开始出现了小广告,但内容也只局限于公司招聘、房屋招租等便民服务。等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展到了办证、疏通下水道、疾病治疗等种类繁多的地步。从那以后,“街头小广告”和“牛皮癣”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便有了联系。
“2008年前后是黄石城市‘牛皮癣’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据其分析,在此之前,张贴小广告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信息巷、黄石大道、交通路、八卦嘴等商业繁华路段,且小广告的内容还涉及到商业促销、中介服务等;在此之后,由于整治力度的逐步加大,生殖疾病治疗等违法小广告已基本绝迹,张贴小广告的“主战场”也从城市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和居民区转移。
市城管局经过市场调研,梳理了城市“牛皮癣”的成因,认为其滋生的沃土为:其一,市民需求量大导致开锁、家政、管道疏通、搬家、房屋出租等便民小广告泛滥;其二,迫于就业、升职等对学历职称要求,许多条件不符的人群想通过办假证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其三,市民的科学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专治生殖疾病、招收男女公关、借精生子、出售黑枪迷药等违法不良信息小广告随处可见。
数据说明问题,2014年我市共清除“牛皮癣”野广告15万余处,仅今年上半年就查处了“牛皮癣”8万余处。还有更多背街小巷的城市“牛皮癣”,因在城管部门的监督之外,日复一日地在“疯长”。
清除难
城市立面成“花脸”
22日下午,黄石港区城管执法队员段妮和往常一样,一面巡街,一面清除沿街立面的“牛皮癣”。她说,“虽然每天都在清理小广告,但清理的速度却远赶不上张贴的速度。”
事实上,城市“牛皮癣”已无处不在——
记者在上窑新城一处居民区内看到,上百张各式各样的招聘广告、求租和招租信息,贴满了整整两面墙。由于没有雨棚遮挡,不少招贴或被雨水浸湿,在墙面上留下各色墨迹,或四处散落在地面。在小区楼道里,各种小广告也十分“猖獗”。居民陈爱莲表示,小区房子都比较老,也没有封闭管理,再加上没有安装电子防盗门,经常出现刚把原先的小广告清理掉,不久又卷土重来的情况。“时间久了就懒得管了,随他们贴。”
小区内如此,沿街的店铺门面同样是重灾区。市民赵国玉在新街口开了一间五金店,如今他店铺的卷门上布满了各种用油墨喷的、用纸贴的、用笔写的小广告。他称,一开始他将这些小广告全部洗掉,后来干脆就不洗了,于是门上新旧小广告密密麻麻,非常难看。
记者发现,停在泊车位上的车辆,车窗和车门玻璃上也时常被小广告“占领”。车主张秋云说,停车时经常遇到被塞小广告的情况,有时候遇到红灯或者堵车的时候,还有人过来直接往车窗里插小广告,特别烦人。
“3秒钟就能喷涂一个小广告,但清除起来至少要10分钟。”段妮说,正因如此,城管部门经常组织全员上路铲除“牛皮癣”。但由于人手不足、经费有限等原因,目前我市清除“牛皮癣”的主要手法还停留在一铲二涂的阶段,“几千人贴,几十个人管”,其结果是城市的立面上到处留下“白癜风”,成为难看的大“花脸”。
捉放曹
执法“屡战屡败”
虽然我市针对城市“牛皮癣”治理下了大力气,但成效并不太理想,为何这一行动“屡战屡败”?
经过城管部门的长期跟踪,发现有一批制售假证的人员长期盘踞在王家湾至太子湾沿线的城中村内。然而城管部门无侦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没法对其进行房屋搜查。“我们只能上街抓现行。”市城管局广告科科长涂辉表示,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钓鱼执法”和通讯规定限制“呼死你”后,城管部门在开展“牛皮癣”整治上更显难上加难。涂辉说,因为情节过轻,即使当场抓到现行的制“癣”者,扭送至公安机关,公安部门处理起来法无可依,也只能当场将其释放。
记者查阅了《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树木、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公共设施上刻画、涂写、张贴。对于违反规定的,责令予以清理或者清除,可以并处警告、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法成本低,但收益成本却极为可观。市城管局新闻发言人朱胜利告诉记者,以办假证为例,造一个假证件成本不会超过10元钱,但其售价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而且“牛皮癣”的张贴过程也很隐蔽,即使张贴者被抓到了,但因其不是幕后主使者,城管部门甚至连罚款的行政处罚手段也派不上用场,往往让执法陷入到“放了捉、捉了放”的尴尬之中。
当然,除开制假售假的小广告,社会上也需要有家政服务、管道疏通、房屋出租等切合民生实际的小广告发布渠道。早在2007年,市城管部门就与广告公司合作过,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全市各社区竖起了100多块便民广告发布栏,但因后期无人监管维护,这批发布栏多数破烂。
组合拳
让小广告无处容身
可喜的是,黄石对付恼人的“牛皮癣”,如今已有良策!
记者在黄石大道新百百货路段看到,道路两旁的立面墙壁如今已被一层浅棕色的油漆覆盖。油漆粉墙,正是我市为攻克“牛皮癣”,多方求教研究出的“新招”。
近期,市城管部门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市场上推出一种可以克制“牛皮癣”的专用油漆,涂刷后可以防粘贴、防涂写,目前已经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广泛使用。目前我市已和供货商达成初步意向,将黄石大道胜阳港路口至天津路口段作为试点,对沿线的楼面、变电箱、集线箱、路灯杆等公共设施涂刷防粘贴专用油漆。
不仅如此,市“五城同创”办公室、市文明办、市城管委办公室在8月10日联合下发了《创新城市“牛皮癣”治理实施方案》。提出各城区(开发区)负责制定本辖区治理“牛皮癣”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并对小区的各类“牛皮癣”小广告进行清除。市民政、交运、房产、邮政、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市政、公交等部门负责对各单位沿街的配套设施及管辖范围内的公共设施粉刷防粘贴、防涂写的油漆,并定期安排人员对“牛皮癣”小广告进行清理。
一方面堵住非法小广告随意张贴,另一方面为便民小广告开辟绿色通道。市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市民有市场需求的小广告,要采取‘疏通’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为了规范合法商业小广告的发布,目前城管部门正在制定“社区便民服务牌”的相关方案,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将采取分批次、分步逐步设置制作,首先在小广告居多的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中心城区挑选一批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牌,按照要求合理发布合法广告。
依靠一桶油漆,想彻底治住为祸数十年的城市“牛皮癣”,这显然不太现实。走访中,许多市民支招。
市民韩林长期关注城市管理,他说,简单地以违反市容管理条例去处罚,已起不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建议立法部门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治理城市“牛皮癣”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仅靠城管单一部门作战难免身单力薄市民刘峰建议,治理城市“牛皮癣”需要各部门联合出击;网友“晴天”表示,手机号码必须实施实名制,希望各通讯公司严格落实这一举措,从源头解决小广告制假售假者监管难的问题。
|